献身革命 义无反顾--刘英

2009-10-06  本文来源于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1941年3月,中共中央致电中原局领导,任命时为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刘英,以中原局特派员的名义指挥东南国民党区域内中共党的秘密工作。7月,党中央又任命他为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特派员,负责指挥闽浙赣三地区的革命工作。
  1941年3月,中共中央致电中原局领导,任命时为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刘英,以中原局特派员的名义指挥东南国民党区域内中共党的秘密工作。7月,党中央又任命他为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特派员,负责指挥闽浙赣三地区的革命工作。
  刘英,1905年出生于江西省瑞金县的一户贫寒农家。高中毕业后,曾在家乡松山中学任教。1929年4月,刘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他从一名基层干部锻炼成为高级指挥员,曾任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他曾跟随毛泽东参加过东征漳州的战斗。在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刘英为掩护部队撤退,曾独自抱着一挺机关枪断后,直到战友全部撤出战斗。
  1934年7月,中央决定将刘英所在的红7军团改编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刘英任先遣队政治部主任。他和寻淮洲、粟裕等率领先遣队,在闽浙皖赣四省边境地区转战半年多,打了许多胜仗,吸引和牵制了国民党的大量军队。这年11月,红7军团和方志敏领导的红10军会师,组成红10军团,方志敏任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粟裕任军团参谋长,刘英任军团政治部主任。作为军团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刘英在率部转战闽浙皖赣边斗争中,参与了一系列重大战斗的决策和指挥。1935年1月,红10军团在赣东北怀玉山区遭敌人重兵包围堵击,大部分指战员捐躯沙场,方志敏受伤被俘后牺牲。2月,身负重伤的刘英奉中共中央指示与粟裕率突围出来的部队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并担任了师政治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书记的重任,他和粟裕率部进入浙江南部,在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先后领导开辟浙西南、浙南游击根据地。当年10月,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刘英任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兼闽浙边省军区政治委员。在远离中央、孤悬敌后的险恶环境中,他和粟裕领导闽浙边军民多次挫败国民党军"清剿",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粟裕带领红军挺进师部队开赴皖南,编入新四军。刘英被留在浙江,历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华中局特派员,领导闽浙赣地区的革命斗争。他积极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宣传和组织抗日救亡,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进了浙江各界的抗日救亡运动。周恩来曾称赞说:"在东南战场上,浙江是站在前进的地位,是值得其他各省仿效的。"
  1942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刘英在温州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在狱中,任凭敌人软硬兼施,刘英始终坚贞不屈。5月18日,一个凄风苦雨的日子,刘英在浙江省永康县的马头山麓英勇就义,时年37岁。他是在浙江革命斗争史上为共产主义献身的第九任省委书记。毛泽东曾深情地说:刘英"为人民而牺牲,人民就会永远纪念他"。
(责任编辑:苏红网)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