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全才的红军指挥员——伍中豪

2010-01-28  本文来源于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曾担任红十二军政委的谭震林(建国后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多次在一些场合上讲:伍中豪如果不牺牲,他绝对是我们军队中和林彪平起平坐的元帅
  文武全才的红军指挥员--伍中豪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十二军军长伍中豪,与林彪、黄公略一起被称为井冈山斗争时期朱毛红军的"三骁将"。朱德曾有意自己进军委后让其接任红一方面军总指挥之职,但不幸的是,伍中豪在病愈追赶队伍时被江西安福县民团袭击牺牲。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个文武全才,却未及立下丰功伟业便告牺牲,以下此人尤为令人感叹。
  他"围城打伏击"的作战方式在中共的革命历史中被复制了无数次,"三大战役"对此都有发挥;"时东时西,时分时合",这是中共处于逆境时的救命稻草,长征的基本思想正是它;开辟赣南根据地,反对攻打长沙,这两件事所体现的战略眼光不输于中共的任何其它将领;建立夏幽根据地的成功事例凸现其政治能力;毛泽东对他的倚重说明了他在革命队伍中的影响力。
  此人不死,中共的历史会有多大的变化!
  在王明等人到根据地时,如有他支持毛泽东,结果会怎样?
  当时毛泽东正是因为军队不发言才失去实权的。
  以毛对他的倚重和他的战略眼光,中共历史上的几次内部清洗恐怕都会受到控制。长征也许根本就不会发生,革命的进程会推进多少年?伟人不能改变历史,但却能加速或延缓历史,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历程,这样一个人正是能发挥如此作用的人。
  然而他死了。此后的一切无法虚构。
  伍中豪(1903 - 1930),名昭茀,衡阳耒阳市城内伍家村人。
  1905年3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伍中豪出生于耒阳,其父系清末秀才。3岁丧父,受母教识字、学习诗文,后入县立第一高小读书。
  1920年毕业于长沙岳云中学,后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在李大钊教诲下,走上革命道路。
  1922年在北京大学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冬回到耒阳,与刘泰等人筹建了耒阳社会主义青年团地方组织,发展团员60多人。
  1923年冬,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共产党员。
  1924年春同陈芬等组建了中共耒阳支部,后扩建为3个支部,他任第三支部书记。其妻段凤翔在耒阳女子职业学校任教,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4月,中共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当选为执委会宣传委员,其妻当选为执委会妇运委员。
  1925年5月,伍中豪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军事考官,与毛泽东结识。
  1926年7月参加北伐,随军进入湖南,被中共派回地方工作,任耒阳县团防局长、农军独立团团长。
  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转入武汉,任国民政府警卫团第十连连长。
  1927年9月,伍中豪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副团长兼三营营长,率部首攻白沙告捷。起义失败,部队在文家市会师,伍中豪坚决支持毛泽东转兵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主张。转兵途中,敌人前堵后追,形势非常严重。毛泽东采用了伍中豪"时东时西,时分时合"的建议,甩掉了敌人,使部队顺利到达三湾。
  在建立井岗山革命根据地中,伍中豪参加指挥大小战斗近百次。他英勇善战,打了许多胜仗。
  1927年11月,在茶陵击溃国民军吴尚的一个师的包围后,团长陈浩与副团长韩庄剑企图率部投敌,时为营长的伍中豪识破了陈浩阴谋,及时派人报告了毛泽东,挽救了革命军队。
  1928年2月,伍中豪率一个营战士,运用围城打伏击的方法,解放宁冈新城,歼敌一个团,俘县长张开阳,取得井岗山根据地开创以来第一次全歼敌人的胜利。
  6月,伍中豪率第三营到永新夏幽,分兵做群众工作,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夏幽工农兵政府和中共特别支部。夏幽成了根据地一面旗帜,为毛泽东写《永新调查》提供了资料。毛泽东多次在根据地干部会上,表扬伍中豪能打仗,会做群众工作,是文武全才。
  1928年12月,蒋介石调集6个旅团"围剿"井冈山根据地。
  1929年1月4日,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在宁冈白露召开会议,决定红五军与红四军的第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红四军二十八团、三十一团突围向外发展,以牵制敌人。突围的红军向何处去发展,成了会议争论的焦点。有的主张向赣北去,有的主张向赣东发展,也有的主张到湘南去。三十一团团长伍中豪参加了这次会议,深刻地分析了井冈山周围地区的形势,力主向赣南发展,他指出,赣南地域广阔,高山多,有回旋余地;敌人力量薄弱,不难对付;物产丰富,易筹给养;有中共组织和地方革命武装,群众觉悟高,活动多助,向赣南突围才是上策。
  毛泽东采纳了伍中豪的意见。
  14日,率领红军主力冲出敌人的包围,向赣南挺进。
  1930年春,毛泽东在赣州楼梯岭会议上曾说:"红军在赣南有今日之发展,伍中豪应记第一功,他是力主到赣南来的。
  3月20日,红四军改编,伍中豪任第三纵队司令。
  为了扩大革命根据地,红四军命令伍中豪攻打闽西龙岩,发动农民起义。龙岩,是闽西重镇,驻有国民军一旅。
  5月18日,伍中豪率领红军第三纵队,再次进入闽西,5月23日至6月9日,先后三次攻克龙岩,全歼陈国辉旅2000多人,发动龙岩地区七县农民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奠定了开辟闽西根据地的基础。
  6月中旬,第三纵队扩编为红一军团第十二军(毛泽东秋收起义的部队发展起来的),伍中豪任军长(军政委:谭震林),并担任新成立的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6月下旬,伍中豪患肺炎住院治疗,没有随毛泽东去打长沙。部队出发前,毛泽东到医院去与伍中豪道别,伍中豪对毛泽东说:"中央取长沙,攻武汉,饮马长江的指示气候不对,以长途跋涉之孤军攻打大城市不妥,望多保重!
  8月,红军第二十军军长胡少军牺牲,伍中豪改任二十军军长、前敌委员。
  8月底,毛泽东从浏阳、长沙两次写信给中共闽西特委和伍中豪,要求补充兵员,并指定由伍中豪率领,克期到达长沙。伍中豪接信后,立即从闽西长汀赶到江西吉安,时攻长沙已失败回师。
  9月,伍中豪参加打吉安。
  10月初,伍中豪带领一排警卫,从吉水出发,到横江渡去调集赣西南各县独立团,途经安福县城,突遭安福靖卫团袭击,仓促应战,战士死伤过半,突围至城郊亮家山,弹尽援绝,伍中豪牺牲。
  朱德曾在自己进军委后有意让其接任红一方面军总指挥之职。只是不久他在病愈追赶队伍时被江西安福县民团袭击牺牲。1930年10月24日,彭德怀听此消息后怒火冲天,怀率部攻下安福县城,将此民团剿灭,彭德怀在城内召开悼念伍中豪军长的万人大会,并由谭震林亲手操刀将杀害伍中豪的凶手刘日升斩首。全国解放后,耒阳、安福两县政府多次派人查找他的墓地,均未找到。
  伍中豪与林彪、黄公略一起被称为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的"三骁将"。
  曾担任红十二军政委的谭震林(建国后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多次在一些场合上讲:伍中豪如果不牺牲,他绝对是我们军队中和林彪平起平坐的元帅。
(责任编辑:苏红网)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