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传奇式的英雄人物红军独立师师长黄立贵

2010-06-05  本文来源于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闽北革命根据地有一位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他就是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黄立贵。1932年任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1937年牺牲于邵武,时年三十三岁。 黄立贵是江西省横峰县青板桥黄家村人,1905年8月31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27年年底加入中 国共产党。 黄立贵参军后,作战勇敢,不怕牺牲,表现了良好的军人素质。从1929年到1930年初,组织上两次选送他到信江军政学校(迁葛源后,改称彭杨军校)去培训。结业后,他先后出任排长、连长。 1930年初,土地革命军改称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黄立贵任第五连连长,参加了攻打景德镇的战斗。乐平改编后,独立第一团发展到四千余人,扩编为江西红军第一师。这时,黄立贵任第四旅八十七团的营长。不久,他升任教导团团长。7月,闽北苏区划归赣东北,闽北红军编入红十军。红十军成立后,黄立贵奉调任军部特务营营长,肩负了保卫军部的重任。1932年11月,闽北红军独立团扩大为师,黄立贵任师长。 1933年4月2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四十次常会决定将闽北苏区、建(宁)黎(川)泰(宁)苏区,包括金(溪)资(溪)邵(武)光(泽)以及信、抚两河间一带地区划为闽赣省,黄立贵任省委委员。5月,黄立贵奉命率闽北红军独立师千余人赴闽赣省军区,参加红七军团的组建,任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长。 1935年2月2日,闽北红军独立师在崇安长涧源再度组建,黄立贵仍任师长。 1937年7月13日凌晨,黄立贵等30余人在离邵武不远的渡头村附近涉水过河,被利欲熏心的伪甲长发觉。中午时分,在洒溪桥北梧桐漈休息的黄立贵等人被敌人包围。除突围出来几人之外,黄立贵等20余人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敌军走后,当地群众含着热泪把烈士们的遗体安葬在梧桐漈。1957年春,有关部门在梧桐漈找到黄立贵的遗骨,并将其迁葬崇安县城列宁公园内。⊙朱旺龙 林勇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闽北革命根据地有一位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他就是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黄立贵。1932年任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1937年牺牲于邵武,时年三十三岁。

  黄立贵是江西省横峰县青板桥黄家村人,1905年8月31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27年年底加入中 国共产党。

  黄立贵参军后,作战勇敢,不怕牺牲,表现了良好的军人素质。从1929年到1930年初,组织上两次选送他到信江军政学校(迁葛源后,改称彭杨军校)去培训。结业后,他先后出任排长、连长。

  1930年初,土地革命军改称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黄立贵任第五连连长,参加了攻打景德镇的战斗。乐平改编后,独立第一团发展到四千余人,扩编为江西红军第一师。这时,黄立贵任第四旅八十七团的营长。不久,他升任教导团团长。7月,闽北苏区划归赣东北,闽北红军编入红十军。红十军成立后,黄立贵奉调任军部特务营营长,肩负了保卫军部的重任。1932年11月,闽北红军独立团扩大为师,黄立贵任师长。

  1933年4月2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四十次常会决定将闽北苏区、建(宁)黎(川)泰(宁)苏区,包括金(溪)资(溪)邵(武)光(泽)以及信、抚两河间一带地区划为闽赣省,黄立贵任省委委员。5月,黄立贵奉命率闽北红军独立师千余人赴闽赣省军区,参加红七军团的组建,任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长。

  1935年2月2日,闽北红军独立师在崇安长涧源再度组建,黄立贵仍任师长。

  1937年7月13日凌晨,黄立贵等30余人在离邵武不远的渡头村附近涉水过河,被利欲熏心的伪甲长发觉。中午时分,在洒溪桥北梧桐漈休息的黄立贵等人被敌人包围。除突围出来几人之外,黄立贵等20余人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敌军走后,当地群众含着热泪把烈士们的遗体安葬在梧桐漈。1957年春,有关部门在梧桐漈找到黄立贵的遗骨,并将其迁葬崇安县城列宁公园内。⊙朱旺龙 林勇

(责任编辑:苏红网)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