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雄,短暂而不朽的人生

2010-08-23  本文来源于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来黄埔之前 熊雄1892年3月11日出生在江西省宜丰县芳塘下屋村。熊家是当地的望族。1907年春他考进瑞州府中学堂。1910年春,入读南京优级师范学堂。 1911年初,熊雄投笔从戎,参加李烈钧在南昌成立的学生军。1912年7月12日,李烈钧在湖口起义。熊雄参加了湖口起义和抗击北洋军的战斗。8月中旬,江西讨袁行动失败,熊雄随李烈钧辗转至湖南乘轮船到日本。 1912年,在日本东京,熊雄结识了孙中山先生,深得中山先生的赞许。因一时没有找到工作,他曾和钱大钧一起在东京街头卖报,以维持生活。1914年,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熊雄和数十位同学相继加入。 1919年11月,熊雄得到好友林修梅(林伯渠的堂兄)资助,取道香港,于1920年1月到达法国巴黎。他和李立三、盛成、熊自难、秦青川等组织了巴黎书报流通社,交流书报,讨论中国文字改革和中国革命的道路等问题。他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还结识了赵世炎、陈延年、王若飞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暑期结束法语补习,迁居到巴黎拉丁区。有一天,他登上埃菲尔铁塔,口占一绝:登高东望一咨嗟,长剑倚天信手拿;北海鲸鲵终就戮,南圻逐鹿竟谁家?寄托了他救国救民的凌云壮志。 这年年底,熊雄、赵世炎、熊自难、陈公培、盛成、李立三等十余人组织了劳动学会,以此为核心,结成勤工俭学同盟,后发展为留法勤工俭学会。 1921年秋熊雄离开巴黎,前往德国柏林。在柏林,熊雄和周恩来、刘清扬、张伯简、肖三、谢寿康等,每个星期六晚上都在康德大街张申府寓所聚会,商讨筹组中国少年共产党。张申府介绍周恩来、熊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月下旬,周恩来、肖三、刘清扬、张申府、张伯简、肖三、谢寿康、熊雄(具名披素)七人联名写信给在法国的赵世炎,敦促他于5月1日前完成中国少年共产党的筹建工作。6月初,在巴黎郊外布伦森林召开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代表大会,宣布旅欧少共成立,后改称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年初,中共中央赴莫斯科代表团团长陈独秀来信,决定派遣赵世炎、熊雄等12人第一批赴苏联学习。3月底,这12人由柏林前往莫斯科。4月18日,中共旅莫支部召开大会,新同学中有六名共产党员(赵世炎、熊雄、陈延年、陈乔年、王若飞、王圭)。 1923年暑期,由蒋介石、王登云、沈定一、张太雷组成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达莫斯科。中共旅莫支部指派熊雄陪同代表团参观,洽谈有关问题。1925年2月,根据共产国际的通知,熊雄、聂荣臻、范易、颜昌颐等23人,被调到苏联红军军事学校中国班学习。这段学习生活,熊雄收获很大。 在黄埔军校1925年6月底,熊雄、聂荣臻、叶挺、颜昌颐等20多人奉调回国。8月上旬离开莫斯科,9月3日到达上海。9月中旬,根据中共广东区委(周恩来为书记)的决定,熊雄到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担任政治总教官,参加了第四期的招生工作。10月,在第二次东征中,蒋介石任东征军总指挥,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熊雄担任总政治部秘书,并任以黄埔军校师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党支部书记。东征胜利后,熊雄被任命为入伍生部政治部主任。 1926年1月6日,熊雄担任黄埔军校总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治大队大队长。这时的总政治部主任是邵力子,不能经常到校,熊雄实际主持工作。1月12日,黄埔军校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2月1日,熊雄等7人被任命为改组筹备委员。熊雄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改善了政治部的机构。3月1日,改组后的黄埔军校正式开学。第四期入学共2600多人,其中有很多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熊雄主持下,大量印行《军校政治月刊》、《黄埔潮》等刊物,出版各种讲义、画报。熊雄亲自讲授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和本党宣言训令等,给黄埔军校学员留下深刻印象。 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发生后,熊雄到中共广东区委向

 来黄埔之前

  熊雄1892年3月11日出生在江西省宜丰县芳塘下屋村。熊家是当地的望族。1907年春他考进瑞州府中学堂。1910年春,入读南京优级师范学堂。

  1911年初,熊雄投笔从戎,参加李烈钧在南昌成立的学生军。1912年7月12日,李烈钧在湖口起义。熊雄参加了湖口起义和抗击北洋军的战斗。8月中旬,江西讨袁行动失败,熊雄随李烈钧辗转至湖南乘轮船到日本。

  1912年,在日本东京,熊雄结识了孙中山先生,深得中山先生的赞许。因一时没有找到工作,他曾和钱大钧一起在东京街头卖报,以维持生活。1914年,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熊雄和数十位同学相继加入。

  1919年11月,熊雄得到好友林修梅(林伯渠的堂兄)资助,取道香港,于1920年1月到达法国巴黎。他和李立三、盛成、熊自难、秦青川等组织了“巴黎书报流通社”,交流书报,讨论中国文字改革和中国革命的道路等问题。他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还结识了赵世炎、陈延年、王若飞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暑期结束法语补习,迁居到巴黎拉丁区。有一天,他登上埃菲尔铁塔,口占一绝:“登高东望一咨嗟,长剑倚天信手拿;北海鲸鲵终就戮,南圻逐鹿竟谁家?”寄托了他救国救民的凌云壮志。

  这年年底,熊雄、赵世炎、熊自难、陈公培、盛成、李立三等十余人组织了“劳动学会”,以此为核心,结成勤工俭学同盟,后发展为留法勤工俭学会。

  1921年秋熊雄离开巴黎,前往德国柏林。在柏林,熊雄和周恩来、刘清扬、张伯简、肖三、谢寿康等,每个星期六晚上都在康德大街张申府寓所聚会,商讨筹组中国少年共产党。张申府介绍周恩来、熊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月下旬,周恩来、肖三、刘清扬、张申府、张伯简、肖三、谢寿康、熊雄(具名披素)七人联名写信给在法国的赵世炎,敦促他于5月1日前完成中国少年共产党的筹建工作。6月初,在巴黎郊外布伦森林召开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代表大会,宣布旅欧少共成立,后改称“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年初,中共中央赴莫斯科代表团团长陈独秀来信,决定派遣赵世炎、熊雄等12人第一批赴苏联学习。3月底,这12人由柏林前往莫斯科。4月18日,中共旅莫支部召开大会,新同学中有六名共产党员(赵世炎、熊雄、陈延年、陈乔年、王若飞、王圭)。

  1923年暑期,由蒋介石、王登云、沈定一、张太雷组成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达莫斯科。中共旅莫支部指派熊雄陪同代表团参观,洽谈有关问题。1925年2月,根据共产国际的通知,熊雄、聂荣臻、范易、颜昌颐等23人,被调到苏联红军军事学校中国班学习。这段学习生活,熊雄收获很大。

  在黄埔军校1925年6月底,熊雄、聂荣臻、叶挺、颜昌颐等20多人奉调回国。8月上旬离开莫斯科,9月3日到达上海。9月中旬,根据中共广东区委(周恩来为书记)的决定,熊雄到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担任政治总教官,参加了第四期的招生工作。10月,在第二次东征中,蒋介石任东征军总指挥,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熊雄担任总政治部秘书,并任以黄埔军校师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党支部书记。东征胜利后,熊雄被任命为入伍生部政治部主任。

  1926年1月6日,熊雄担任黄埔军校总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治大队大队长。这时的总政治部主任是邵力子,不能经常到校,熊雄实际主持工作。1月12日,黄埔军校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2月1日,熊雄等7人被任命为改组筹备委员。熊雄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改善了政治部的机构。3月1日,改组后的黄埔军校正式开学。第四期入学共2600多人,其中有很多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熊雄主持下,大量印行《军校政治月刊》、《黄埔潮》等刊物,出版各种讲义、画报。熊雄亲自讲授“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和“本党宣言训令”等,给黄埔军校学员留下深刻印象。

  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发生后,熊雄到中共广东区委向周恩来、陈延年汇报军校的情况,区委决定成立中共在军校的核心组织——“党团”,由熊雄任书记,成员有恽代英、聂荣臻、陈赓、饶来杰。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上抛出“整理党务案”,旨在削弱共产党力量。6月7日,蒋介石到黄埔军校发表讲话,要军校中的共产党员声明党籍,不准跨党,并以高官厚禄拉拢收买公开了身份的共产党员。在熊雄和军校“党团”的领导下,军校的共产党员无一人退党。

 

  月,蒋介石率师北伐,行前他写了一篇《留别全体官长学生书》,并写了几句口号,交给熊雄,“嘱印全校”。他留下的口号是:“禁绝小组织——小团体。各种小团体就是减少本党的力量,无异扶助敌人。私人团体就是我们的公敌。”8月13日,熊雄在《黄埔日刊》上公布了蒋介石写的口号的同时,发表《对于校长“临别赠言”的说明》,指出不能把共产党与小团体相混淆。

 

  10月,军校第四期学员提前毕业。恽代英、聂荣臻、陈赓先后由中央军委指调离开军校。11月27日,熊雄被选为军校国民党党部的执行委员,负责宣传工作。12月14日,代理军校政治部主任,不久被正式任命为政治部主任。在中共党内,他兼任广东区委军事部长。

  1927年3月20日,蒋介石发表《告黄埔各期同学》,对革命疯狂反扑。下旬,熊雄见形势危急,秘密转移了一批党团员和进步人士,其中包括在中山大学任教的许德珩。这时鲁迅正在中山大学任教,熊雄委托刘弄潮邀请鲁迅到军校演讲。鲁迅说:“革命需要我,我就去!权在革命方面,不在个人方面。”4月8日,鲁迅到黄埔军校作了题为《革命时代的文学》的演讲,对军校师生震动很大。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清党”,一时血雨腥风。4月14日下午,国民政府后方留守主任李济深召集军校代校长方鼎英、朱家骅、钱大钧商议,计划处置军校的共产党员。当晚,临时戒严司令钱大钧下令戒严,命中山舰和西江舰驶至黄埔,严密监视军校。

  15日凌晨2时,钱大钧通知方鼎英“将本校捣乱的共产分子,加以监视逮捕”。方鼎英即布置“清党”。当晚,方鼎英劝熊雄出国。熊雄听后,很沉痛地说:“这次清党,乃蒋的蓄谋。蒋介石甘作孙中山先生的叛徒,违反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背弃中山先生的遗嘱,竟敢置北伐大敌于不顾,而作出如此自断手足的清党举动,破坏革命。这种不顾大局,自掘坟墓的勾当,将是白费心机,最为可耻!”他又说:“钱大钧本是以前与我共同为了反对北洋军阀,亡命日本,卖报过苦生活的患难朋友,今亦为虎作伥。我真认错了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朱家骅乃党棍之流,更不足道。我实不忍此浩浩荡荡的北伐局面,竟败于此辈丧心病狂的反革命分子手里。我宁愿将满腔热血洒在黄埔岛上,一泄我与此辈不共戴天之恨!”方鼎英听他如此说,以为他会自杀,恐怕“打草惊蛇,激成大变”,再三劝熊雄出国。之后,他立即将谈话情形报告给李济深和蒋介石。
  17日晚,方鼎英再次急切地找熊雄,说业经“负责长官再三商量”,一致要熊雄立即出国,并由经理部支给旅欧经费1000元。熊雄说:“我是国共合作后国民党任命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至少三日后才能离开黄埔,行前必须开个大会,让我在师生面前讲话。”方鼎英口气强硬地说:“全校已做好部署,决定在明日清晨点名时宣布清党,务请即时准备出发,我派最快的校长专用小汽艇送你到沙面,去搭外轮转香港,直赴巴黎。”18日凌晨四时许,熊雄被迫乘小汽艇离开黄埔。汽艇行至江心,忽然“机器失灵”,停下检修。监视黄埔的中山舰派人上艇,逮捕熊雄。原来“出国”一说纯属花招!就在这天清晨,黄埔军校本部400多名共产党员被捕。萧楚女等惨遭杀害。

  1927年5月初,熊雄被转囚于南石头“惩戒场”。在狱中,他经常找难友谈话,鼓励他们说:“不用怕,我是公开的共产党员,又是黄埔的最高领导之一,枪毙、杀头,首先轮到的是我熊雄。我都不怕,大家还怕什么?要坚持下去,斗争到底!”

  5月中旬,熊雄被押出牢房。他意识到敌人要下毒手了,镇定自若地高声说:“走吧!”以此向难友们告别。熊雄英勇就义,时年35岁。

  亲身受过熊雄教导的许光达大将说:“熊雄的名字,特别在我们黄埔同学的脑海中永远不忘。”他深情地忆念:“熊雄同志啊,假使不是你当时给了我们政治的武器,指示了前进的道路,哪里能够留下历史的荣耀!”

(责任编辑:苏红网主编)
相关阅读: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