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政治工作卓越领导者——纪念袁国平烈士

2010-12-10  本文来源于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袁国平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高级指挥员、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他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里,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和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建立了卓着功勋,为我军政治工作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谨以此文缅怀他的革命生涯和光辉业绩,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寄托我们深切的思念。 一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风云激荡,无数仁人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树立了一座座巍峨的英雄丰碑。袁国平同志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 袁国平同志早年就投入救国救民的革命洪流之中。1906年5月26日,他出生于湖南省邵东县袁家台村一个贫苦的手艺人家庭。192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徐特立、田汉等进步教师的影响,积极参加爱国进步的学生运动,被推举为湖南省学联执行委员。1925年10月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参加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活动,同国民党右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左翼宣传队第4队队长,第11军政治部宣传科长,亲历了汀泗桥、贺胜桥和攻克武昌城战役,以及讨伐夏斗寅叛乱的战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袁国平同志为红军的发展壮大作出突出贡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参加了着名的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他积极参与组织将起义军余部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师,先后任师参谋长、党委书记、党代表,带领部队转移至广东东江地区,继续坚持武装斗争。1928年冬任中共湘鄂赣特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代理书记,参与领导湘鄂赣边区游击战争和根据地的创建工作。1929年6月任工农红军第5军政治部主任。1930年6月任红3军团政治部主任,后兼红8军政治委员。7月参与指挥长沙战役。8月作为红3军团前委的代表前往红1军团联络,对红1、红3军团合并组成红一方面军起了积极作用。此后,他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同志直接领导下转战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红3军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代理主任、党务委员会书记,红军东方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参与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的政治领导,以及同公开宣布抗日反蒋的国民党军第19路军的谈判。曾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长征期间,他先后担任红3军团(后改称红3军)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代主任等职,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和指示,坚定不移地维护遵义会议后实际形成的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发挥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参加率领所属部队战胜敌军的围追堵截,越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艰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11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之后,他奉命参与创办红军学校,先后担任西北红军大学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兼第3科(后称附属步兵学校,又称教导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校政治委员、校长兼政治委员等职,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干部。 抗日战争时期,袁国平同志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全国抗战爆发后,他担任中共陇东特委书记兼八路军驻陇办事处主任。1938年3月,担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是新四军领导成员之一。他协助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高擎我党我军抗日救国的旗帜,组织部队向苏南、皖中、皖东敌后挺进,开展大江南北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各阶层爱国人士共同抗日。他协助项英同志负责部队政治工作,是新四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开拓者和领导人。为将初创的新

  袁国平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高级指挥员、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他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里,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和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建立了卓着功勋,为我军政治工作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谨以此文缅怀他的革命生涯和光辉业绩,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寄托我们深切的思念。

  一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风云激荡,无数仁人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树立了一座座巍峨的英雄丰碑。袁国平同志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

  袁国平同志早年就投入救国救民的革命洪流之中。1906年5月26日,他出生于湖南省邵东县袁家台村一个贫苦的手艺人家庭。192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徐特立、田汉等进步教师的影响,积极参加爱国进步的学生运动,被推举为湖南省学联执行委员。1925年10月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参加"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活动,同国民党右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左翼宣传队第4队队长,第11军政治部宣传科长,亲历了汀泗桥、贺胜桥和攻克武昌城战役,以及讨伐夏斗寅叛乱的战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袁国平同志为红军的发展壮大作出突出贡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参加了着名的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他积极参与组织将起义军余部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师,先后任师参谋长、党委书记、党代表,带领部队转移至广东东江地区,继续坚持武装斗争。1928年冬任中共湘鄂赣特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代理书记,参与领导湘鄂赣边区游击战争和根据地的创建工作。1929年6月任工农红军第5军政治部主任。1930年6月任红3军团政治部主任,后兼红8军政治委员。7月参与指挥长沙战役。8月作为红3军团前委的代表前往红1军团联络,对红1、红3军团合并组成红一方面军起了积极作用。此后,他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同志直接领导下转战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红3军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代理主任、党务委员会书记,红军东方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参与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的政治领导,以及同公开宣布抗日反蒋的国民党军第19路军的谈判。曾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长征期间,他先后担任红3军团(后改称红3军)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代主任等职,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和指示,坚定不移地维护遵义会议后实际形成的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发挥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参加率领所属部队战胜敌军的围追堵截,越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艰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11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之后,他奉命参与创办红军学校,先后担任西北红军大学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兼第3科(后称附属步兵学校,又称教导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校政治委员、校长兼政治委员等职,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干部。

  抗日战争时期,袁国平同志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全国抗战爆发后,他担任中共陇东特委书记兼八路军驻陇办事处主任。1938年3月,担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是新四军领导成员之一。他协助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高擎我党我军抗日救国的旗帜,组织部队向苏南、皖中、皖东敌后挺进,开展大江南北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各阶层爱国人士共同抗日。他协助项英同志负责部队政治工作,是新四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开拓者和领导人。为将初创的新四军部队锻造成为一支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铁军、华中抗战的先锋,他大力加强新四军政治工作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政治机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培养和锻炼干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使新四军政治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1941年1月15日,袁国平同志在皖南事变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5岁。
  二

  在近20年的革命生涯中,袁国平同志绝大部分时间从事军队政治工作,表现了坚定的革命性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工作领导经验。他长于宣传鼓动和思想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总结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政治工作思想和方法,为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政治工作的创立发展,为军队政治工作理论建设的开拓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曾经高度称赞他:"袁政治开展,经验亦多。" (责任编辑:苏红网)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