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管北平的大军连夜从西柏坡往北平赶路的时间,是北平的西郊清华园解放的第五天,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边行进,一边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壮大。这支由叶剑英统帅的接管大军,是从中央军委、华北人民政府以及学校调集的。他们利用了一切可能利用的交通工具,有坐闷罐车的,有乘大卡车的,有坐马车的,甚至还有许多人徒步。
第一列开往北平的闷罐车
接管北平的大军连夜从西柏坡往北平赶路的时间,是北平的西郊清华园解放的第五天,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边行进,一边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壮大。这支由叶剑英统帅的接管大军,是从中央军委、华北人民政府以及学校调集的。他们利用了一切可能利用的交通工具,有坐闷罐车的,有乘大卡车的,有坐马车的,甚至还有许多人徒步。一时间,万千的人马涌向了北平,蔚为壮观。
1948 年秋,解放战争的形势已经明朗起来,大批的北平和天津的学生潮水般地来到了解放区,驻地在河北平山县的中共华北局党校担负了培训青年学生的任务。这些青年学生,很快又潮水般地返回了北平,成了北平最初解放时迫切需要的干部大军中最得力的一部分。
12 月上旬,北平第一任市委书记彭真给李葆华打了一个电话。李葆华是李大钊烈士的儿子,在最初的北平市委班子中,他担任了第二副书记。第一副书记是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彭真在电话中对李葆华说,党中央已经定了未来的中共北平市委的领导人员和组织机构。
李葆华欣喜地想到:北平马上就要回到人民的手里了。
彭真电话通知不久,李葆华就按组织上的决定,在很短的时间里组织了一批原晋察冀边区政府的干部准备前往北平接管。12 月18 日,李葆华记得很清楚,就是12 月18 日,他结束了华北局党校的工作,先到了已经在一年前就解放了的石家庄。晚饭后,李葆华在石家庄党校门口碰上了叶剑英。叶剑英叫李葆华和他一起乘车到北平去。于是,当天夜里,两辆吉普车就出发了。本来,李葆华希望能在路上遇上早两三天出发的彭真、刘仁和大批到北平接管的干部,但是没有遇上。路上倒是遇上了附近好几个县的民工,他们推着小车,挑着担子,喜气洋洋地向平津前线集结。望着这些过年一般高兴的老乡们,谁能不相信中国革命的胜利呢?快天亮时,彭真和李葆华的车子到了保定,然后休息。白天不能走车,怕敌人轰炸,晚上很轻松地到了北平西南的工业重镇长辛店。
这时,北平市委机关以及参加接管的1000 多名干部已经陆续到达了长辛店。而且他们在路上开过了两次市委会,着重研究进城以后如何开展工作。因为叶剑英和李葆华没有参加,彭真专门给他们讲了会议的内容。2 月17 日,在保定召开了第一次北平市市委会。会上宣布了中共北平市委组织机构,还根据中央和华北局的指示,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 军管会的组织机构和人选。
2. 进城后急需解决的思想问题。例如:如何保持和发扬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问题;如何正确地区别对待旧的国家机器与产业依附结构;如何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管理建设好城市的问题等等。
3. 明确提出了进城以后要做的几项具体任务:第一,要消灭混乱,安定秩序;第二,要按系统全面地进行接管;第三,要肃清潜藏的敌特分子;第四,要注意已接管的物质需要;第五,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城市居民煤、粮等主要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4. 强调了入城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6 条纪律。本来还要讨论一些其他问题,因为急于赶路,就暂时休了会。
第二天,也就是李葆华从石家庄出发的那一天。北平市委在涿县第二次召开了市委会议,除接着讨论第一次会议的问题外,还具体讨论了金融和北平市委机关报的问题,初步拟定报纸的名字是“人民日报北平版”,报请中央批准。进城以后,北平市委机关报就用这个名字。后来,《人民日报》作为了党中央的机关报,北平版取消,北平市委的机关报更名为《北平解放报》。
在进城前的一段时间里,每一天似乎都要办一年的事。到了12 月19 日,进北平路上的两次市委会议的精神已经传达给了每一个进北平的干部。此后的几天,北平市委与前方的同志接了头,初步布置了长辛店、丰台、门头沟与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西郊地区的工作。彭真、叶剑英和李葆华经过研究,把市委在进城之前的这一段工作,写成了书面总结,电报给了中央和华北局。
与此同时,李葆华还抓了支前工作,从解放区调集了大量的粮食用火车运到杨村,给平津战役的百万部队补充了给养。到彭真和市委机关后撤良乡时,李葆华提出要到北平附近去检查工作,彭真同意了。等他返回北平时,市委机关已经在青龙桥了,所以李葆华没有经历良乡的那次险情。
长辛店这里离北平是相当近了,也可以说这里是北平的西南门户。这时,北平城中的20 多万国民党军队还没有签署和平协议,战争随时可能发生。突然有一天夜里,他们试图从城西南角的广安门向外突围,整整响了一夜的炮,然而,终于没能打开缺口。
但是,这件事给北平市军管会敲了一个警钟。长辛店离北平太近,北平的国民党军队尚未放下武器。万一敌人突破城门,没有什么军队保护的北平市委机关极易遭受损失。为了安全,北平市军管会决定后移良乡。
叶剑英到达长辛店的第二天,也就是12 月21 日的晚饭时间,军管会的全体成员接到了上火车转移的命令。火车是客车厢,有正式的座位。那些刚刚从北平出来的学生以为又要返回北平呢,都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不料车却慢慢向后方开去,越走离北平越远了。
时间不长,车停了。大家摸黑下了车,整队进了一座城。这支队伍是从四面八方集合来的,大多彼此不认识。不认识是不认识,大家还是在黑夜里互相问了半天,可惜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住下来以后才知道原来到了良乡。为什么到良乡?这虽然没有人知道,不过大家都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干部,估计是形势所然吧。但是,大家都坚信北平的解放是指日可待的。
这时,因为有了长辛店的危险,中央军委决定在自己的卫戍部队也很紧张的情况下,调一支精干的军队来卫戍良乡。下命令调马永臣时,他正在太原前线。太原攻坚战,打得很艰苦。阎锡山的土围子太牢固,我们又没有大炮,只有用血肉之躯去打开道路。因此,不仅仅是战士,徐向前部队的团一级干部也牺牲很大。这样,中央军委从华北军政大学抽了48 名团干部补充。这时,平津战役还没有开始。到了太原前线不久,太原因为伤亡太大,保持包围态势不再攻城。这时战场形势变了,先解放平津,然后再解放太原。华北军政大学的团干部队接到新命令,华北步兵学校已经向平津前线开进,限他们7 天赶到涿县附近找部队。马永臣是华北步兵学校所属的第一随营学校3 大队的大队长。华北步兵学校全部改编成纠察总队,马永臣的大队也改成1 大队里的8 队。于是,他去8 队担任了队长。1 大队大队长吕展对马永臣说:“进城以后我们纠察总队执行过去国民党宪兵的任务。没进城前,先保卫良乡。小小的良乡,住着我们接管北平的全部机关人员,任务不轻呢。”
陆陆续续,良乡城里来了各方面的干部,城小住不下,又在县城周围住了很多村子。但是主要的北平市军管会领导,像叶剑英、彭真等都住在良乡城里。纠察总队1 大队专门警卫他们。后来进北平城后,这个由吕展领导的1 大队还是负责北平的内城。
因为良乡这座小城中没有什么部队,又距离北平不太远,如果走露了风声,那很快就会遭到袭击。为了确保安全,北平市军管会在良乡城下了一道死命令,不许任何人进城。就是自己人送信给首长,也不开城门,一律拿筐往上提。小城的两个城门早已用麻袋堆封严了。东面墙、北面墙包括两个城门,都由纠察总队1 大队日夜守卫,城中也放出了密密的巡逻哨。
马永臣在良乡城北的指挥所里,一步也不敢离开,他有一个中队守北城,中队长叫张海山。
出事的那天夜里,是个很平静的夜,满天星星眨着晶亮的眼睛,月儿也撒下一地的银辉。一切正常,马永臣刚查哨回来,还没有喘口气,屁股后头就有一个人跟进来找他,报告说:“北门进来武装部队了。”
马永臣吓了天大的一跳:“不会吧?我刚从北门回来。”
又不能不信,他急忙跑出去,果然在模模糊糊夜色下有部队源源不断从北门进来,又悄无声息地从南门出去。
再仔细一看,是自己人,马永臣放了一半的心。
这事是北平市军管会的人偶然发现的,报告了领导。叶剑英生气了,下令:“立即把城门关死,自己的军队也不许进来。”
马永臣立即去北门,很快堵死了城门,后面的部队没再放进来。
原来是东北野战军的一个师陪着傅作义的一个师去改编地点,路过良乡。如果绕过去,要多走十好几里。他们就央求守城的纠察总队战士开开恩。说:“都是自己人嘛,让我们从城中穿过去,战士们已经很累了。”再说上一些华北、东北野战军要团结啦之类的话,守城门的中队长张海山就心软了,他想反正是自己人,也没请示,擅自挪开麻袋,开了城门的一条缝。
他这个好心眼不要紧,害得他的上级马永臣背了个不该背的处分。而张海山自己,当时就被撤掉了中队长职务,第二天调走了。华北军区司令部将此事严肃地通报了所属各部队。
那时,马永臣才20 岁出头。后来他说:“其实只放进东北野战军的一个营,傅作义的部队没放进城。当然这也是一种侥幸。要是因此而放进了敌人,那还不得把我的脑袋杀了。”
实际上,当时在良乡的大部分干部是不知道这件事的,就是现在,他们也不一定知道这件事。但是张海山不会忘记,马永臣也不会忘记。
无论如何,这件事想想还是很后怕的。
(责任编辑:苏红网)
(责任编辑:苏红网)
社区热贴
- 12-06
- 装修 fff - 博文预览
- 12-06
- 家具 家居装修六步骤(上) - 博文预
- 12-06
- 家具 家具店名
- 11-11
- 北京台湾士林生煎包单人餐
- 08-29
- 高精图:中国军方首次公开夏级战
- 08-29
- 实拍朝鲜海军妹妹
- 06-01
- 当雷锋遇上素颜宅男女神
- 05-27
- 为人处世72招
- 05-27
- 51条经典红段子
- 05-27
-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