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记忆 > 国际红史 >

关于苏联解体

2011-05-06  本文来源于苏红网    作者:林勇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所谓的言论自由使反对派纷纷成立。这些带有资产阶级性质政治团体制造社会动乱并且要求多党制,与此同时,国内积累的民族问题纷纷激发,各加盟国要求自

  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所谓的“言论自由”使反对派纷纷成立。这些带有资产阶级性质政治团体制造社会动乱并且要求多党制,与此同时,国内积累的民族问题纷纷激发,各加盟国要求自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戈尔巴乔夫在这样的情况下却步步退让,还实行“非党化”命令,限期解散机关、企业和军队中的苏共组织,希望以“民主”解决问题。反对派见势更加猖獗。党内的传统派和红军高层决定成立“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以军事政变来夺权,以控制局势,挽救社会主义,挽救联盟。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是以亚纳耶夫、帕夫洛夫和巴克拉诺夫为核心的。基本上集中了除戈尔巴乔夫以外的党、政、军、工、农等各个方面的要人。国防部、克格勃和内务部的第一把手参加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无疑有利于控制全国局势。但由于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优柔寡断没有及时对叶利钦等采取行动和一些高级将领叛变“8*19”政变(我们通常说的坦克开进红场)失败。政变后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除普戈自杀外,其余皆被逮捕。其余被捕入狱的还有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苏联总统办公室主任博尔金,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瓦连尼科夫,苏共中央书记舍宁,克格勃副主席格鲁什科,克格勃保卫局局长普列汉诺夫,克格勃保卫局副局长格涅拉诺夫,他们都被关在“水兵寂静”监狱(“水兵寂静”是莫斯科的一所普通监狱,正式名字是N3—48/4 )。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以俄罗斯副总检察长叶夫根尼·利索夫为首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案”特别侦察小组。并于1992年1月对克留奇科夫、亚佐夫、帕夫洛夫、亚纳耶夫、卢基扬诺夫、季贾科夫、斯塔罗杜布采夫、巴克拉诺夫、舍宁、普列汉诺夫、格涅拉诺夫、瓦连尼科夫等12人提出“进行夺取国家政权阴谋活动”的起诉(后来曾几次开庭审判,均没有结果。1994年2月23日,新选出的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通过决定对被指控参与1991年“八·一九”事件、1993年“五·一”流血事件和十月事件的人实行大赦,并责成有关部门在6个月内予以执行)。

  可以从侧面看出民众对于政变的看法。

  这次事变对于苏联是致命的因为传统派是苏共统治的基础,现在将传统派连根拔起,也注定了苏联的终结。

  以叶利钦为首的“激进派”成为绝对多数,叶利钦上台。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正式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

  补充一点:

  苏联的解体不是民意,在苏联唯一一次全民公决中,80%以上人民要求保留联盟,继续实行社会主义。

  叶利钦不代表人民,他代表的是苏联的特权阶级,在计划经济时代,他们是社会主义的蛀虫。当改革危及他们利益时,他们毫不犹疑地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我们没有看到他们实践对人民的承诺,相反他们搞垮了他们的国家,但他们无一不在市场化中成为富豪。

  对我党的启示是: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反对所谓资产阶级民主化,贯彻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代表真正代表人民。反对自由市场,走计划商品经济,在满足人民物质需求的同时,不造成同于霄壤的贫富差距。消灭特权阶级,和一切与社会主义不相容的社会现象。如果是这样,真正的社会主义就离我们不远了。

  苏联解体后各独立国的政党基础:西方援助,但其实这些国家长期政治动荡,经济水平远低于苏联时期。

  这些国家共产党的状况:在解体之初,他们多是被取缔,或自己改名,或是自行解散,或是放弃社会主义。但由于有半个世纪的基础,在今天这些国家共产党已经恢复活动,或是在这些国家又成立了新的社会主义政党。他们任是重要的政治力量。

  值得提一下:摩尔多瓦共产党

  1994年7月通过的宪法规定,摩尔多瓦是一个主权、独立、统一和不可分割的国家,坚持政治多元化条件下的民主,实行总统制、三权分立,公有和私有制并存;摩永远为中立国家,不允许在其领土驻扎外国军队。议会实行一院制,共有议席101个。2000年7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摩尔多瓦由原来的半议会制共和国改为议会制共和国,将总统的产生方式由全民普选改为议会投票选举,总统在国家事务中的权力被削弱。摩议会实行一院制,任期四年。 2001年,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当今世界上仅有的两个通过议会民主方式取得政权的共产党之一。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主席弗拉迪米尔·沃罗宁当选为总统。2005年3月,摩共再次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沃罗宁再次当选为摩总统。

  但西方一直要除掉这块“红色毒瘤”,它们经常资助摩国内的反对派引发骚乱。

 

(责任编辑:邹玉玲)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