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记忆 > 国际红史 >

抛开苏联红军和美国核弹论中国抗日

2011-05-07  本文来源于铁血社区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如果没有美国的核弹和苏联红军的搅和中国依然能战胜日本,但先绝条件是国共精诚合作,封锁日军补给线,收编伪军土匪,在广大农村建立根据地,团结民间各类抵抗组织,发动群众,发动人民战争,对于日军扫荡,坚持坚壁清野,开展冷枪冷炮的运动战,麻雀战,不断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把日军困死在城市。

  抗战后期,日本在中国东北精锐-关东军,被抽调一空,虽然依然保存着巨大的建制,但军事实力已经下降了很多,远远不及38年的关东军,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苏联红军为什么能摧枯拉朽般迅速消灭关东军,并不是说苏联红军有多么强大,武器多么先进,而是关东军已经不再精锐了。如果苏联红军面对的是38年的鬼子,那么苏联红军很可能被打回老家。因为苏联在中国没有合适的战略基地,也没有足够的物资来进行支持一场庞大的战争。而日本则不一样,日本在东北经营多年,各类物资齐全,与苏联打消耗战不吃亏。正是因为日军在中国东北积累了太多的财富,所以苏联红军在攻破城市的时候并不允许中国军队接收,而是把所有的能带走的物资全部送往苏联(粮食、工业设备、战略物资、各类交通工具等)。

  苏联在二战后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打着盟国的旗号四处掠夺的结果。美国给中国提供武器主要是为了让中国拖住日军消耗日军,不希望贵重的美国小伙子消耗在中国战场上,罗斯福算过一笔帐,给中国一门大炮就能让换回几个美国小伙的小命,这笔买卖实在很划算,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结束,日本失去了其引以为傲的海军,制空权也被剥夺。那么美国对中国的援助一定会大幅减少,因为美国历来就是精明的商人他不会把宝贵的物资送给别人,除非蒋介石答应多让出几个海岛来让美军建立军事基地。(琉球就这样被美国占据了,1970年美日背着中国签定《美日旧金山和约》,美国拿中国的领土作交易,私相授受,把琉球连同钓鱼台的“施政权”转给日本,当然日本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妓女和美元,也因此才引发了后来中日的钓鱼台之争及南海问题。)。同样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也并非无私的,俄国在一战时期占领了中国大批领土并在中国东北享有各种特权,为了维护本国利益才对中国军队进行援助,当然这些援助也是比较稀少的,对于苏共在中国的弟子ZG,其并没有提供过武器弹药,而是用无数八路军献血凝聚成的国际通道运输仅仅是一些“进步书籍”,其中还有一些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书籍,例如《苏联红军战术》,一些“进步”书籍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例如“雪村战斗”,即“五一”大“扫荡”后冀中八分区几乎全军覆没,司令员常德善头部中弹牺牲,政委王远音开枪自杀。由于ZG军队当时并非政府军,在斯大林眼中ZG军队或许只是个小小的地方“军阀”,为了防止到蒋介石全面倒向美国,苏联也开始为GMD军提供武器弹药,而对于ZG则是派遣GC国际培养亲苏人士宣传GC主义,不过这一手最终的结果让斯大林自己都感到意外,这支小小的军阀在抗日战争后居然能打败政府军,最终掌握了国家政权,甚至还能成为对付美国的一支“枪”。

  综上所述,靠美国和苏联军事援助战胜日本是不现实的。如果没有美国的核弹和苏联红军的搅和中国依然能战胜日本,但先绝条件是国共精诚合作,封锁日军补给线,收编伪军土匪,在广大农村建立根据地,团结民间各类抵抗组织,发动群众,发动人民战争,对于日军扫荡,坚持坚壁清野,开展冷枪冷炮的运动战,麻雀战,不断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把日军困死在城市。在日军缺粮少药的情况下,国民党军攻打各个被困的据点,吸引日本分兵扑救,实行围点打援战术方针。用GG优势兵力将日军分牵制、分割、包围、聚歼。当然GCD军也可能担任正面主攻的任务,但如果脱离GMD军战争结束脚步可能会缓慢一些,但最终还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结合当时的国际情况来看,由于欧美对日本的封锁,日军资源严重匮乏,日本本土经济已经达到崩溃的边缘,社会矛盾也相当激烈,人民生活处于水生火热之中,随着日本本土的高压统治,日本本土活不下去的民众是否发生暴动也很难说。这样就导致满洲的物资不但要送往日本缓解国内人民的困境,还需要累积起来重组被盟军消灭海军及空军。更多的“精锐”的关东军要派往关岛、威克岛、俾斯麦群岛等战略岛屿作战从而关闭已经被美军打开的通往日本本土的通道。由此可见日本政治、军事、经济上出现的危机已经无法支撑起一场庞大的战争,而日军的全面溃败也是注定的。反观中国,在抗战后期,对日作战开展的如火如荼,傅作义和共产党的军队所统辖的地区经济发展得不错,抗战也得到人民大力支持,不仅为军队提供了大量日军情报以及大量兵员和物资,还为后勤保障提供强力的支持。(GCD政治运动很有效,四野能发展到150万就说明GCD军队的战争潜力很大)

  一场战争的胜利不光取决与有多少士兵,它还受到、政治、经济、科技的约束。也由此可见即使没有苏联红军和美国核弹,中国最终也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责任编辑:苏红网主编)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