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记忆 > 国际红史 >

苏军统帅朱可夫的几度沉浮

2013-12-20  本文来源于苏红网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朱可夫,苏联著名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深受俄罗斯人民的拥戴和敬爱。但就这么个功勋卓越的苏联元帅,在和平时期宦海浮沉,几起几落,长时间生活于寂寞、悲凉之中。

苏联名帅朱可夫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苏联著名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深受俄罗斯人民的拥戴和敬爱。

  至今记得这样一幅照片:头戴元帅帽,胸口缀满军功章的他,喜形于色地站在红场上检阅部队。说实话,要不是他的高超谋略和果断指挥,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史或许要重新写过。

  但就这么个功勋卓越的苏联元帅,在和平时期宦海浮沉,几起几落,长时间生活于寂寞、悲凉之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说来寒心,就在朱可夫功高盖主,不识时务,而为最高权势者所猜疑和顾忌!

  遭遇:被疑心重的斯大林猜忌

  疑心病很重的斯大林,在二战结束不久,就以朱可夫接受西方记者采访,说了未经批准的内容,以及搜刮战利品的“经济问题”,一巴掌将他打入冷宫,削职贬官。

  不过,斯大林后来良心发现。在一九五二年把朱可夫弄进领导层,当了苏共中央委员。一九五三年斯大林逝世,在争夺“接班人”的权力斗争中,由于朱可夫帮助赫鲁晓夫登位“第一书记”,剪除了政敌贝利亚,所以赫鲁晓夫投桃报李,于一九五五年提升朱可夫为苏联国防部长,并在次年把他安排进入苏共中央主席团,任候补委员。至此,朱可夫跻身苏联高层权力圈。

  逆转一:朱可夫登上权力顶峰

  接下来的一幕,更加离奇、吊诡。一九五七年六月,马林科夫趁赫鲁晓夫出访芬兰,策划了一场宫廷政变。正当马林科夫等炮轰赫鲁晓夫,指责其独断专行,背离集体领导原则,要将之赶下“一把手”位置,朱可夫破门而入,当面揭发马林科夫暗中捣鬼,“想拉拢我站到他们一边”的阴谋。

  赫鲁晓夫转守为攻,最终把马林科夫一伙冠以“反党集团”的罪名,驱逐出党。朱可夫则因功获赏,晋升为中央主席团正式委员,跃上权力巅峰。然而,确如诗人陆放翁所云,“人身穷达谁能料。”(《拜寇莱公遗像》)就在朱可夫春风得意之际,赫鲁晓夫却预感到危机四伏,权力圈内流传朱可夫要“夺权”,同军区司令密谋,似有“拿破仑式的意图”,等等。

  逆转二:遭遇赫鲁晓夫翻脸

  十月二十六日,即朱可夫任主席团正式委员才一百余天,赫鲁晓夫便翻脸无情,免除朱可夫的“一切职务”,令其赋闲养老。尤为不可忍受的是,朱可夫呆在家里也不安生,克格勃人员随时监视着,他与妻子交谈的每句话都被秘密录音。

  从高官显贵变为软禁囚徒,朱可夫又坐了一回权力过山车!其极度失落感,莫名的心灵哀痛,端的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或许苏东坡的一句词,“长恨此生非我有”,能宽慰一二?

  打仗内行的朱可夫,玩起政治和权术来就不那么游刃有余了。在斯大林、赫鲁晓夫这些高手面前,他只能甘拜下风。但是朱可夫的悲剧不是孤立的、个别的现象,也不只是俄罗斯一国所独有的风景;其根源一言难尽,当从诸多繁复的层面去发掘。


(责任编辑:陈翠琴)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3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