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记忆 > 红色档案 >

五四时期的风云人物

2011-05-14  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五四时期风云人物,陈独秀:“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李大钊:高举革命旗帜第一人;蔡元培:爱国学生的保护者;罗家伦: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傅斯年:五四运动游行总指挥;段锡朋:中国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主席。
   陈独秀:“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撰的《青年杂志》创刊;1916年9月,因杂志与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上海青年》刊名有雷同之处,故更名为《新青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激情澎湃地写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由于《新青年》以科学与民主的思想惊醒了长期被束缚于封建桎梏中的一代青年,因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点燃了至今不灭的思想解放的火炬,陈独秀也被毛泽东誉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李大钊:高举革命旗帜第一人

  五四前驱之一的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1913年,他留学日本,曾参加反袁世凯运动。1916年回国,历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新青年》杂志编辑。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李大钊积极领导了这一运动。他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一文,驱走了当时众多知识分子心头的阴霾,为他们指明了以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真理,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

  蔡元培:爱国学生的保护者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民主革命家,1917年1月4日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因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而使北京大学群贤毕至、精英荟萃,成为新文化思想的传播中心,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祥地。

  罗家伦: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

  罗家伦(1897—1969),绍兴柯桥镇江头人。1917年进入北京大学文科,成为蔡元培的学生。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与傅斯年、徐彦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同年,当选为北京学生界代表,到上海参加全国学联成立大会,支持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惟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

  傅斯年:五四运动游行总指挥

  傅斯年(1896-1950),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祖籍江西永丰。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由于受到民主与科学新思潮的影响,1918年夏与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影响颇广,从而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五四运动爆发时,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风云一时。后因受胡适思想影响,反对“过急”运动;不久退出学运,回到书斋。

  段锡朋:中国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主席

  段锡朋(1896-1948),1896年生、江西永新人。1916年入北京大学政法科学习,1919年五四运动时,参与组织学生集会游行,被选为中国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主席。后出国留学。回国后任武昌大学历史教授、广东大学历史系主任。1930年起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代理校长、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48年在上海去世。

(责任编辑:苏红网主编)
相关阅读:

李大钊经典名言录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