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记忆 > 红色档案 >

狂飙:1957年前后的一些事儿

2011-07-19  本文来源于南方周末    作者:陆健东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从1956年的“没有知识分子的参与,要建成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到1958年被戴上‘英美派’、‘资产阶级’的帽子,知识分子从天上的“宝”,到跌落为任被践踏“草”,此中的颠倒是何等的惊心动魄!

  资料图:1957年11月,毛泽东在莫斯科

  1959年1月,陶铸(左三),王匡(左一)到东莞虎门调查时,与正在此间劳动的中山大学中文系师生座谈 (陆键东/图)

  “狂飙为我从天落”:1957年前后的一些事儿

  “历史真实”其实是一种很脆弱的形态。它往往受制于历史自身所具有的“屏蔽功能”。从传统的含义出发,历史是人类生活的痕迹,历史自身的“屏蔽”不仅仅单指人为的屏蔽,往往还包括风云翻覆、时势热点瞬间易转等等。“雨骤风狂,落红无数”,这是它很贴切的形容。

  比如,历史中的“1957年”,是一个具有标识性的特别年份。半个世纪过去,今天开始看清,作为一个年代的转折点,“1957”不应是单纯的一个纪年,从一个运动的全过程看,它至少需要包括从1956至1958这整整三年的光阴。在这一千多个日子里,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均演到极限,形成巨大的反差。单从众多著名的事件中挑出,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所作的《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报告,即可算是“戏肉”极足的一折。毛泽东的报告是将他先前已有的威望再推向高峰。毛泽东论“人民内部矛盾”,实际是将国际国内的方方面面都说到了。毛氏口才极佳,纵横捭阖,显示了一个驾驭大国的强者的气魄——尤其是在刻板有余、活力不足的蒋介石的余影犹存下,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场不少聆听者是统战人物)。这些都是很撼动历史灵魂的。
(责任编辑:苏红网主编)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