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记忆 > 独家揭秘 >

一生不能说完美:解密毛泽东平生四大憾事

2011-06-23  本文来源于新浪论坛    作者:秩名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毛泽东亲切地说:“告诉大家,都不要怕。毛泽东也是个普通人,他也没想到他会做党和国家的主席。他本来想当个教书先生,想当个教书先生也不容易呢……”停了一会,他用断然的语气说:“主席不是皇帝,主席只是人民的一个服务员。”

  我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深表遗憾是对于黄河。

  宜川大捷的第二天,周恩来向中央机关排以上干部宣布:“同志们,我们的党中央和毛主席准备过黄河到华北去了!”

  同志们欢呼跳跃,这说明我们已经打败了胡宗南,全国的解放战争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

  1948年3月23日,队伍行军到川口。中央机关要从这里渡河了。河滩上,山坡上,站满了欢送的人群。岸边停泊了十几只木槽船,船工都是粗犷剽悍的小伙子。毛泽东上了第一条船,周恩来、任弼时上了第二条船,陆定一和胡乔木等首长上了第三条船。

  木船缓缓离岸,我们几名卫士紧靠毛泽东身后左右站立,因为他不肯坐,挥动双手向送行的人群致意。

  可是,船开始摇晃了,越行水面越失去平静,浪花开始拍打木船发出沉闷的声响。我扶住毛泽东:“主席,快坐下吧。”

  毛泽东推开我的手,望望浊浪滔滔的黄河,又望望渐渐远离的西岸和岸上聚集的人群,变得呼吸有声,两眼也大放光彩。这是情绪开始起伏了,他忽然朝支队参谋长叶子龙说:“脚踏黄河,背靠陕北,怎么样?给我照一张相吧!”

  “对,应该照一张。”叶子龙匆匆亮出照相机。

  毛泽东倏而敛去笑容,站稳身体,脸上显出庄严肃穆的神色。于是,叶子龙手中的照相机快门及时地“咔嚓”响了—声。

  “好啊。”毛泽东点头笑道:“把陕北的高原和人民,把黄河水照下来,这是很有意义的纪念。”

  说话间,行船已近中流,水面骤然起了变化。正是凌汛时期,巨浪滚滚夹杂着磨盘大的冰块咆哮着,在我们眼前飞掠疾走,冲撞交锋,耳衅一片轰轰巨响。小小木船忽而跃上浪尖,似要腾空飞驰一般,忽而又被沉落的浪头卷入波谷,似要坠人无底深渊一般,除了蓝天什么也望不到了。冰块撞击船帮砰砰作响,木船颠簸得厉害。可是船工们划动双桨,挥动杉篙,“嘿唷、嘿唷……”的号子声不绝于耳,让人热血沸腾。木船一往无前地疾进。

  毛泽东情绪激荡,他的不宁静是显而易见的,似乎有个念头在心中渐渐酝酿成熟,就要跳出来。随着胸膛的猛烈起伏,他深深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突然转身望着随行的警卫人员:“你们谁敢游过黄河?”

  警卫人员中很有几个水性好的,便有人喊:“马汉荣行。发大水那次他游过黄河岔给彭老总送信。”

  石国瑞说:“发大水的时候我游过延河。”

  一向沉稳的孙勇瓮声瓮气地说:“我在枯水季节游过黄河,还可以试一试。”

  毛泽东紧接他的话头嚷起来:“那好极了!来,咱俩不用坐船,游过去吧。”

  我本是搀扶着毛泽东,闻声一哆嗦,差点吓得叫起来。幸亏我没叫,毛泽东是听不得激的,我若叫喊,他一旦认真起来,后果就不得而知了。

  那一刻,船上出现了尴尬的沉默。不知谁小声喃喃:“今天不行的,现在是凌汛期。”

  孙勇忙接上说:“今天河里有大冰块,不能游了。”

  毛泽东哈哈大笑:“不能游了?哈哈,你们是不敢呵!”他转而望着焦油一般浓稠的黄河水,望着那泡沫飞卷的浪花和漩涡,似乎在思考,在估量,在比较……忽然,他长长叹了一口气,像是自言自语,又似是说给大家听:“你们藐视谁都可以,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行船过了中流,毛泽东向河的上游凝望。阳光灿烂,水面上金波万道。毛泽东喃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到底源头是在哪里?”

  行船绕过一片淤沙,渐渐靠近东岸。大家都热烈地望着东岸成群结队赶来欢迎的群众,毛泽东却再次回望黄河,长叹一场:“唉,真遗憾!”

  我的理解,他是遗憾未能游黄河。

  建国后,毛泽东游遍了全国的江海湖塘,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水他就要游,而且总是带着挑战的神情下水,带着征服者的骄傲上岸。

  但是,他从未用挑战者的神情和征服者的骄傲去面对黄河。他多次视察黄河,一次次凝望黄河,每一次都带着庄严谨慎的神情思考、估量、比较……然后遗憾地离开。

  他一次也没有游黄河。
(责任编辑:苏红网主编)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