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记忆 > 独家揭秘 >

西安事变中谁提出不杀蒋介石?(2)

2012-02-23  本文来源于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文汇读书周报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近些年来虽然承认会上有张,然而又出现另一种说法,说是在12月13日中央讨论方针时,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等一致主张和平解决,独有张国焘一人主张“打倒南京政府”。其实这些都是歪曲史实的一种混乱。西安事变爆发后,在“审蒋”、“除蒋”一时成党内主导意见时,张闻天独持冷静:“尽量争取南京政府的正统,联合非蒋系队伍。”

  人们在阐述党史上如何决策问题时往往总要竭力回避存在过的分歧。其实面对如西安事变这样突发而又复杂的事件,开始时党内出现不同意见,以至发生争论,应该说是完全正常的。而一开始就完全一致,倒是不可思议的,何况那时还不是后来发生的那种一个人说了算的情况。

  当时的情况究竟怎样?首先就拿13日在保安窑洞召开的讨论应对事变的会议来说,有过不同意见的恰恰主要是会议的主持者张闻天总书记,和会议报告人(当时负责军事外交)毛泽东。那时中央会议的习惯做法是会议开始时由分管这方面工作的领导人做报告,因此这次会议首先由毛做报告。毛的报告从事变的意义,到形势发展的可能等都表明了他的看法和分析,同时还提出军事上在兰州、汉中这些战略要点上,我们应立即部署兵力;但报告对蒋介石的处理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意见则是“审蒋”和“除蒋”,即“要求罢免蒋介石,交人民公审”,认为“把蒋除掉,无论在哪方面,都有好处”。他的这个主张显然是以当时国民党失去了首脑,南京政府被蒋控制的局面已经被打破的估计为根据的,为此他还提出要“以西安为中心来领导全国,控制南京”,并在西安成立一个名义上不叫政府的“一个实质的政府”。

  毛报告之后的其他同志发言都基本上同意报告的意见,有的作进一步的分析,有的提建议,有的则作补充。周恩来发言的一个有所不同之处,就是提出“在政治上不采取与南京对立”,将来西安“或以陪都形式出现”,然而这里所说的南京也是没有蒋的情况下的南京。但是会议到了张国焘发言时,则是发展到了极端,提出“打倒南京政府,建立抗日政府”,而且认为“内乱不可免”,西安事变的意义“第一是抗日,第二是反蒋”。这是明确对党的“逼蒋抗日”“联蒋抗日”方针的倒退。也正是在张国焘发言之后张闻天作了发言。

  张闻天的发言早在1988年《党的文献》上就全文公布,后来又收入他的文集,这里不再作全面介绍,只需指明几点与毛的报告有明显不同之处,一是通篇没有一个“除蒋”、“审蒋”的字眼,也没有任何一点类似这样的意思;第二,明确提出“我们不采取与南京对立方针,不组织与南京对立方式(实际是政权形式)”;第三,主张“尽量争取南京政府正统,联合非蒋系队伍”。这里所说的南京政府不但完全没有与蒋分开的意思,相反却用了“正统”这样一个字眼。须知几千年的中国历代王朝,唯有“真命天子”的皇上才称得上正统,事实上当时的南京政府也唯有蒋介石才称得上正统。这里发言虽然没有明说要保蒋,因为在当时蒋的命运究竟最后如何,谁也不好断定,因此发言这里用了“尽量争取”,然而其意思非常清楚,就是不同意那种“以西安为中心”,结成统一战线来控制南京的主张,而发言中“联合非蒋系队伍”一句,显然是以前一句为前提的。发言还要求大家要“慎重”,“不要急躁”,不要自己给自己造成困难;发言最后的结语是,“我们的方针:把局部的抗日统一战线,转到全国性的抗日统一战线”。
(责任编辑:徐灵春)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