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记忆 > 革命事迹 >

辛亥:人物“炒股”引发了一场革命

2011-07-20  本文来源于人民网    作者:李冬君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有人劝袁氏取清而代之,但袁审时度势,以为有五不可:其一,袁氏本人不肯从孤儿寡母手中取得政权;其二,旧臣尚多,其势仍在;其三,北洋军将领无此思想准备;其四,清廷禅让,袁氏只能得半壁江山,而长江以南则难以问津;其五,南方民意尚不清楚,需以议和投石问路。故袁氏策略及步骤,先维持清室,次行君主立宪,再论民主共和……

  本文原载于《同舟共进》2011年第8期

  【导火索:小人物“炒股”】

  历史的契机,往往在一些偶然事件里出现。辛亥革命的标志当然是武昌起义,而真正的导火索,则隐于与革命风马牛不相及的某些偶然事件中,例如,某某人炒股……

  谁能想到炒股与革命相关联?有时引发革命的,并非那些多么崇高的理由,而是一些见不得人的欲念。且非众望所归的大人物的欲念,而是某个不为人知的小人物的欲念。

  上海滩那一场金融危机,检验了多少小人物的欲念?其中一位就成了武昌起义的导火索。金融危机第一波倒下的三家钱庄正元、兆康和谦余,它们背后都有同一个人的身影。

  此人便是从川汉铁路公司来上海的施典章。就这么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竟然成了橡胶股票最大炒家陈逸卿的靠山。他在正元存款50万两,在兆康存38万两,在谦余存25.5万两,合计113.5万两。另有一笔95万两的巨款,也通过陈逸卿任买办的利华银行放款。这些钱本是路款,来上海生息,被陈逸卿用来炒股了。出于安全考虑,公司原有规定,每一钱庄只能存放15万两,而施典章却把200多万两都放给陈一人了,竟然占到陈系庄票总额的1/3,俨然成为陈系的后台老板。显然这已违规。

  可将在外,且自在,一念起时,小人物亦自有大将军气概:喝令三山五岳让路,我来了!股票如此美好,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日涨,二日涨,三日涨……欲与天公试比高!莫道我行早,风景这边独好,让股票飞吧!

  你说什么?麦边不见了!跑了?(英国人麦边系橡胶股票炒风发动者,股灾元凶之一——编者注)那陈逸卿呢?被捕了!股市呢?崩盘了!

  【上海滩股市大崩盘】

  1910年7月,上海因橡胶股票投机引起钱庄倒闭风潮。一日之内,同时倒闭正元、兆康、谦余三大钱庄,市面危机。嗣后有森源、元丰、会大、晋大、协达等数家钱庄相继倒闭,其他受牵累而倒闭的小钱庄不计其数。

  为什么一只股票竟引发了金融危机?因上海多家外资银行如麦加利、汇丰、花旗等,均主动承接橡胶股票押款,使股票价格节节上涨。一时上海许多钱庄、商人及市民涌购该股。

  据上海商务总会估计,橡胶股灾爆发前,华商在上海投入的资金约2600万至3000万两,在伦敦投入的资金约1400万两,上海市面上的流动资金,都被橡胶股票吸纳殆尽。

  直到股价超过了发行价20多倍,上海滩人人都为该股疯狂时,操纵者乘机全部脱手,回国溜之大吉,从此杳无音讯。在沪各外商银行立即停止受押橡胶股票,追索放款。

  骗局大白,股价跳水,股票变为废纸!清廷命上海海关道维持市面。
(责任编辑:苏红网主编)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