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旅游 > 旅游攻略 >

漳州旅游攻略

2011-05-05  本文来源于万花筒旅游网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漳州山川秀美,人文荟萃,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主要景点有:东山岛、云洞岩、南山寺、三坪寺、慈济宫、灵通岩、仙字潭、百花村、天宝蕉林、土楼以及历史名人遣址黄道周纪念馆、威惠庙、陈元光墓等。开辟了海滨度假、宗教朝圣、寻根访祖、土楼之旅、花果观赏等特色旅游项目。

  概览

  漳州山川秀美,人文荟萃,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主要景点有:东山岛、云洞岩、南山寺、三坪寺、慈济宫、灵通岩、仙字潭、百花村、天宝蕉林、土楼以及历史名人遣址黄道周纪念馆、威惠庙、陈元光墓等。开辟了海滨度假、宗教朝圣、寻根访祖、土楼之旅、花果观赏等特色旅游项目。

  美食

  漳州最有特色的菜肴不外乎海鲜和当地的各种卤味。海味包括对虾、红蟹、鳗鱼、海蛏等等,清蒸是最佳的烹调方法,这样可以保持原味,鲜嫩爽口,十分美味。

  卤味主要有卤猪头肉、卤猪舌头、卤鸭、卤鸡,都做得香喷喷的,吃起来很入味。

  特色菜:

  蚝仔煎:蚝仔煎也叫海蛎煎,是漳州人非常喜欢的海味。道地的海蛎煎要用未在水中浸泡的“珠蚝”做原料,洗净后加入鸡蛋、肉丝、淀粉、蒜白,调以味精、细盐、白酒等,搅匀放入热锅,两面煎透,起锅后放入酱料和香菜,鲜香无比。

  咸肉粽:它选用上等糯米,配上虾仁、香菇、鸡蛋和猪五花肉,调入五香粉等到作料,用洗净的竹叶扎好,放入锅中煮烂。吃时解开竹叶,调以沙茶酱或辣酱,味道鲜美,香气扑鼻。

  手抓面:手抓面是漳州特有的地方小吃,是用手直接抓食的。它是将黄油面条煮熟后摊成巴掌大的圆形装盘,浇上甜面酱、蒜茸酱、杂醋酱(用生姜、葱头剁碎加醋和番茄酱调拌而成)、花生酱、沙茶酱、辣椒酱、芥末酱,最后再加上油炸豆腐干丝,卷起来用手抓着吃。甜中带酸,令人脾胃大开,这是福建菜中一道具有闽南风味的冷盘,颇负名气。

  购物

  蜜柚是漳州平和县的地方名果,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清乾隆年间它就被列为朝廷贡品。

  漳州片仔癀:片仔癀为漳州神药,是用麝香、牛黄、田七、蛇胆等名贵中药制成的,具有清凉解热、消炎杀菌、消肿、拔毒生肌等功效,对治疗刀伤骨折、蜂螫蛇咬、无名肿毒以及各种炎症都具神效,是居家旅行的必备良药。

  相传,片仔癀原为明朝太医院秘方“御用良药”,外形如条索,用时切一小片内服或外敷片刻见效,故称片仔癀。明亡后,研制片仔癀的太医南下,在漳州璞山岩寺出家,片仔癀亦随之传到漳州。到本世纪四十年代,片仔癀秘方为漳州“馨范茶庄”所得,并生产“僧帽牌片仔癀”应市,这样片仔癀从佛门传到民间。1956年,片仔癀商标改为“荔枝牌”。

  住宿

  住宿:

  漳州市内住宿条件便利,有各星级酒店。如华侨大酒店、金沙大酒店、漳州大酒店、华福酒店等。

  游览土楼多住在书洋镇、塔下村或田螺坑。塔下村是众多背包客的住宿之地,这里有十多家土楼客栈,推荐围裙楼客栈和艺源客栈,60元/人左右,驴友中口碑较好。

  如果住在田螺坑,看田螺土楼比较方便,去往其他土楼也比较便捷,推荐田螺饭庄。20-50元/人左右。

  书洋镇上环境较好些,有三星级的宾馆,追求条件的游客可去镇上住,但从那里去每个土楼不是很方便。

  娱乐

  娱乐:

  漳州的传统娱乐方式有闽剧、芗剧、竹马戏、木偶戏、布袋戏等,这些古老的艺术表演方式至今仍活跃在漳州乡中,收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当然漳州的年轻人们更加偏爱保龄球、ktv、歌舞厅、夜总会等新式娱乐场所

  交通

  铁路:漳州站不在铁路主干线上,它是鹰厦铁路在郭坑站分离出去的一条分支线,连接郭坑到漳州的是一段长22公里的铁路,列车的运行时间为25至30分钟。不过,旅游者在漳州最好不要选择乘火车,因为很浪费时间,比如从漳州到厦门,实际路程相当短,但乘火车要花上一个半小时甚至更多。

  公路:漳州地区的公路交通比较发达,有漳龙高速公路和福厦高速公路(延伸段),此外,319国道和324国道也经过漳州地区。

  节日

  节日:

  立春:清代,漳州旧俗冬至后的辰日(辰在五行中属土)取土,以桑木为骨架,扎上苇茅,糊上泥塑成春牛,另外扎一个童子模样的句芒神,安放在东郊的句芒神庙前。“立春前一日,有司迎春东郊,士女蜂集,有数十里至者,市中多市春饼、春花、春燕之属。”民间扎彩棚,饰童男女立于棚上,十数人抬彩棚至府衙,谓之“呈春”。立春日,知府、知县等官员身着朝服,率僚属在士绅簇拥下到芒神庙。祭辰一到,官员依品级次序就位,祭拜芒神,并由长官诵读祝文,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句芒庙前举行“鞭春牛”仪式,正午击鼓,知县执柳枝鞭击春牛三下后,将柳枝交给属吏,吏、民依序轮流击牛,至碎为止。俗谓牛休息了一个冬天,鞭策才能使其免于变成懒骨头。群众以柳枝鞭打以土块掷春牛,谓之“打醒春牛”。立春日,农民也在家里祭拜芒神或土地公,祈求丰收。

  正月二十日:正月二十俗称“天穿节”或“补天穿”。漳州沿海居民于是日晚餐时煮蚝粥补天。内地居民蒸甜棵或焖肉菜饭吃,谓之“补穿”;妇女出游,谓之“出穿”。此俗至今仍在一些地方存留。

  龙抬头: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日”,是星空上苍龙七宿的角宿初见的日子,古代有受冰之俗。俗以为“龙不抬头天不雨”,是日龙王要开始降雨了,云兴雨作是万物生育的条件,而且龙出则百虫伏藏,所以是对农业极重要的日子。因此,在这一天不能动刀剪针线,以免伤到龙的眼睛,妇女也就可以休息一天。

  踏青节:二月初二又是踏青节,唐代就有二月初二踏青之俗,《漳州四时竹枝词》中“迎春士女乐游嬉,太守鸣驺表令仪。堪笑八班持执事,反穿马挂尽狐狸”。也是描述踏青的风俗。

  三月节:三月初三在漳州俗称三月节。古时,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有流觞曲水和洗濯祛除之俗。上巳节的踏青之俗随着宋代以后儒家思想的强化,自然会与祭祖扫墓联系起来。

  上巳节:清代,漳州城乡居民于三月三日“采百草合米粉为细稞,荐祖考,余以赠遗”。吃百草棵同时,漳州又有三月节吃“润饼”之俗,润饼又叫“薄饼”、“春饼”,润饼可用以祭墓,也用以先人忌辰时的祭拜。《漳州四时竹枝词》描述:“三月初三天气长,祖祠祭罢共称觞,豆芽葱韭兼春笋,好卷新煎麦饼香。”

  帝爷公生:三月初三又是玄天上帝的生日。玄天上帝,又称“真武帝君”或“玄武大帝”,原指二十八宿中的北方七宿,道教以为北方的护卫神。漳州民间称之为“帝爷公”,又称“上帝爷”或“上帝爷公”。漳州旧俗在这一天要举行“踏火”的仪式。届时在地上烧起一堆炭火,响起锣车鼓,在炽热的炭火上撤上盐,然后敲锣车鼓的和抬神像的,由一个童乩带队,从炭火上踩过去。民间认为玄天上帝是保护孩童的,所以,农历三月三日,妇女都带着小孩一起去祈求平安。

  大道公生:三月十五日相传为大道公的生日。大道公又称保生大帝,为宋代民间医生吴本,据称他精通医术,常为百姓解危释难,得到世人的爱戴与敬重,死后,百姓建慈济宫祭祀他,宋高宗敕封他为“大道真人”,百姓又称他为“大道公”。漳州一些地方于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做“三月半埔”,连续三天演出对台戏,供奉大道公的祭品有用三百多斤糯米做成的大寿龟;同时有巫觋作铁条穿腮等巫术表演。一些地方于是日抬保生大帝出庙游乡,各式神轿、阵头和花车,随着大道公神轿巡视大街小巷,以驱邪纳福。沿途锣鼓喧天,舞龙舞狮,踩高跷,演戏,还有祭祀保生大帝的专用的颂歌。年轻力壮的信徒要抬着神轿赤脚走过炭火堆。台湾台南县学甲镇的慈济宫,是保生大帝在台湾的开基祖庙,清代,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学甲都会派代表返回福建白礁乡举行谒祖祭典,即“上白礁”。日本占据台湾岛后,“上白礁”改在台湾以遥祭的方式举行。为了让保生大帝渡海回乡谒祖,“上白礁”提前于三月十一日开始,来自台湾各地的信徒都集中到慈济宫前的广场,**到当年保生大帝来台登陆的将军溪畔。**队伍包括宋江阵、八家将、高跷阵、花鼓阵、牛犁阵、车鼓阵、八音队、大鼓队、舞龙舞狮队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百米“蜈蚣阵”,蜈蚣阵有三十六节,每一节坐一个着古装的“扮仙”儿童,沿途的善男信女跪在地上,让蜈蚣阵从头上越过似祈求健康平安。现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都有大批台湾的保生大帝信徒到白礁祖庙来朝拜大道公。

  浴佛节:四月初八是传说中释迦牟尼的诞辰,称为“浴佛节”。洗佛清代,漳州“四月初八有洗佛之会,寺之僧尼主之,妇女亦或有至者”。《漳州四时竹枝词》写道:“龙华浴佛久相沿,和尚游街藉乞钱。毕竟俗根仍未离,也须一洗脱尘缘。”

  民国时期,各寺院和尚于是化缘,请求布施“洗佛钱”。各佛寺于是日诵经礼拜,东岳庙、真武庙等道教庙宇也设坛念经做法事。是日,民间举行放生活动。佛门弟子也多在家中插花供果敬佛。

  浴佛与放生也随着移民由漳州传到台湾。

  护牛:佛性慈悲,民间也将佛诞与保护耕牛联系起来,认为四月八日是牛的节日“牛诞”,俗称牛生日。农家在这一天备牲酒、米糅祭牛神,祈愿耕牛健壮,不染瘟疫,有的农户则煮糯米粥给耕牛吃。是日,农事再忙也不得役使耕牛,天未亮就要放牛到野外去吃带露的草,故有“人闲五月节,牛闲四月八”的农谚。

  立夏:漳州城乡群众于立夏日宰鸡、买肉进补,并吃不加碱的白面条,称“补夏”。民间立夏最经常吃的夏令食品是“米筛目”,这是一种用粳米做成的象米筛孔一般粗的棵条,加进凉的糖水,吃起来十分清凉可口。一些地方在立夏用金钱草(俗称蛤壳钱草)熬汤炖肉或鳖(也有吃绿豆汤的),称“消夏”,谓可保今年夏季不中暑。

  立夏时逢插秧结束,小麦登场,一些地方用面粉和糖烙成饼再卷进馅,卷成“麦卷煎”,以祭祀土地公,祈求保佑庄稼不受蚜虫危害。也有的地方在这一天吃润饼。

  民间希望这一天下雨,“立夏雨仔喏嗜”被认为是丰年的吉兆。

  六月初六:漳州俗谓是日“天门开”,民间于是日前往寺庙祭拜;自认为运途不佳的人,更把握这一天到寺庙去“补运”。

  另外,六月初六又是三平祖师公的出家日,当地的信徒也要进行祭拜。

  梅雨季节已过,将要进入伏天。俗谓是日为龙王爷晒鳞日,天门开时曝晒衣服、棉被不患蠹蛀,读书人常于是日翻晒图书,寺院也在这一天翻晒经书。《漳州四时竹枝词》记载:“晒衣六月蠹能除,酷热金乌燎太虚。此日天门开好晒,郝隆惟晒腹中书。”

  是日,民间不分老少都要沐浴,有的人还汲井水给猫、狗洗澡,或牵猫、狗到溪河里洗澡,认为这样可以去蚤,少膻气。

  台湾宜兰地区,出嫁满四个月的新娘,于是日要回娘家小住。回娘家时要带“等路”(礼物),以后回婆家,娘家也要为她准备带回婆家的礼物。

  六月十五:俗称是日为“半年”,做“半年圆”祭祖并祀土地公,答谢神明赐予早季的丰收,祈求晚季也能丰收,寓团圆、吉祥之意。

  进补:漳卅居民习惯在重阳日进补,称为“补重阳”。民间多以家禽肉炖当归、川芎、党参等中药吃,也吃其它食物进补。俗以为重阳日无论吃什么食物都能达到进补的效果,吃柚子补脑,吃面条补肠,吃香蕉补腰,吃甘蔗补四肢,吃红柿补心血,吃花生补手指,吃番薯、芋头补筋骨等等。

  祭祖:因为登高郊游,人们也想到祖先的坟茔,因此重阳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清代“番薯芋柿力子果,皆九日祀先祀神俗物”。

  九月半:漳州城旧俗,农历九月十五日有群众性的掷石嬉戏,称“墓门头相掷”。地点在马肚底体育场北边的护城河两岸(旧称“墓门头”),城乡群众隔着护城河以石头、砖瓦片互相投掷。俗以为在这一天“相掷”可以消灾保平安。南门也有“墓仔埔打擂台”之俗。

  漳属各县也有掷石之戏,《海澄县志》记载:小孩“当垒掷小石,且进且却,互有趋避。后诸恶少转相仿效,分垒布阵,各数百人,观者如堵。”这种风俗在日本、朝鲜乃至秘鲁的印第安人之中都存在过,大概与远古时代先民的石头崇拜有关,未必是“恶少”们的创造。

  下元节:十月十五日为道教水官的生日,故称下元节,俗称十月半。旧俗于是日焚香点烛,以牲醴敬祭“三官大帝”,并在大厅前悬挂三盏玻璃宫灯,名之为“三界公灯”。农村多在这一天祭祀土地公,答谢晚季的好收成,祈求社里平安,宗族兴旺,有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

  霜降:漳州一些人在霜降日要吃红柿,认为这样可以御寒,当年的冬天不会生冻疮。幼女多于是日穿耳。有一些人在霜降日祭扫祖墓。   

  霜降节气也是送瘟神的时候,瘟神在漳州称为“王爷公”,共有十二尊王爷。民间如果发生三脚鸡、独脚鸭等不祥的怪胎,就将其送到王爷公庙。霜降节气王爷公出来巡城,赶邪魔恶鬼。巡城之后要“送王”,送王时,要用纸制作一艘供王爷乘坐的王船烧掉,怪胎等不祥之物要一并放到纸船中烧毁。

  立冬:立冬日,在漳州俗称“交冬”。是日农家做“交冬糍”用以祀神祭祖,庆贺农作物丰收。

  旧时,漳州人多在立冬日吃羊肉,现在城乡居民宰鸡鸭或用猪脚加补药炖食,谓之“补冬”。是日,民间在吃温补食物的同时,忌吃萝卜、水果等生冷食物,俗以为交冬食冷会伤身体。

  过去,漳州还有“立冬敬反旭”的习俗,传说是因为以前某一年立冬日漳州有兵燹之灾,所以每年在此日祭祀“反瑟”,祈求平安。

  冬至:冬至俗称“冬节”,因为传统认为“冬至阳气生”,而且冬至在周代曾经是岁首,所以,古代对这一节日特别重视,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圆冬至节俗吃汤圆,清代旧俗“十一月冬至,作米圆食之,谓之‘添岁’。海澄民有墓祭者”。((漳州四时竹枝词》和《漳州杂诗》都记载了漳州冬至的节俗:“家家碾米煎圆香,祭祖祠堂共举觞。刺绣传闻添弱线,一天添得一条长。”“祭先礼佛典相沿,冬至家家捣米便。老妇殷勤儿女乐,闽乡风味有搓圆。”

  漳外民间认为过了冬至就算添了一岁,故应隆重庆祝,外出者要尽可能赶回家与亲人团圆,娘家也不能留已婚的女儿过冬节。若有家人外出未归,应将糯米粉晒干,待其回来时再补食冬节圆。各家族聚集宗祠祭拜祖先,祭品中必有“冬至圆”,称作“秋祭”。由德高望重的老人谒祖,嫡长房裔孙主祭,祭完设宴、分胙肉。台湾地区也有同样的节俗。

  尾牙:腊月十六日是一年最后一个牙日,称为“尾牙”,“做牙”的祭祀最为隆重。尾牙日,家家户户办酒席祭祀“地基主”,称“尾祭”。   

  工贾东家于是日置酒席敬祀宅神和财神,祭后设宴犒劳雇员。店主在尾牙的宴请酒席上分发红包,同时暗示来年雇员的去留。席上,东家向某个雇员敬酒,就暗示这个雇员将被解雇。有的东家不敬酒,店员就席时座前的筷子头朝外放,就表示这个店员将被继续留用,筷子头朝里放,则暗示不再雇用。有的用别的方式:上菜时全鸡盘的鸡头对着谁,谁就要另谋他就;若鸡头对着东家,则表示来年要留用全部雇员。另外,送双包红包也表示辞退。在酒席上用暗示的方式,雇主和雇员彼此不言自明。尾牙过后,店家年终结账,开始追索欠款。一般人家开始办年货。

  送灶神:十二月廿四日是祭灶神的日子。每年腊月二十四日,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恶,因此,是日要祭神送灶。   

  送灶在漳州俗称“送旭”,清代“腊月廿四日,里人传神上天,备酒肴祀之,谓之送神。至正月四日复祭,谓之迎神还,祭焚柴”。《漳州四时竹枝词》记述:“送神祀灶敬陈牲,风度家家爆竹声。为祝来年新运好,香灯供奉到天明。”

  以前,在腊月廿三日晚,漳州家家将灶台打扫干净,用香花、牲醴、糕饼祭灶神,并把麦芽糖和酒糟涂在灶口上,以期糊住灶君的嘴巴,使其上天后不讲坏事。此外牲醴中必须有鸡,俗谚云“送神鸡,迎神鸭”。城区居民送旭时要供两株菠菜,土话叫“菠藕”,“菠”与“飞”同音,意即送“飞上天”。然后燃放鞭炮,焚化幡幢、甲仗、神马和供了一年的旧灶君像,送灶神上天。在灶君的神位贴上新的灶君像,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对联。    自送灶日起,家家蒸棵、办年货、挂年画、贴春联,准备过年。亲友间常持礼物相赠,称为“馈岁”。

  旅游时间

  最佳旅游时间:

  漳州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21℃,年日照超2000个小时,无霜期330天以上,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这里土地肥沃,四季常青,终年花果飘香,是个天然的“大温室”。

  最佳旅行时间:全年皆可旅游,最佳旅游季节一般为每年的2月—10月。

 

(责任编辑:沈冰)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