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这个名字,伴随着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已有半个多世纪。井冈山这块被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红土地使人向往,使人震撼。
我参加了《人民法院报》、《中国法院网》在江西九江举办的“全国法院网络宣传骨干学习班”。在学习期间其中有一项内容,考察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大多没有到过井冈山,都十分向往。从九江乘上到井冈山的旅游快客,沿着九昌到井冈山高速飞驰。导游是个地道的江西人,在介绍完自己后,首先为大家演唱了一首红歌《毛委员在井冈》,虽说唱得不是那么标准,但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车子已进入井冈山境内,车子刚从隧道中出来,迎面山脚下树立着一个雕塑,雕塑是一面巨大的在空中飘扬的红旗,在红旗上刻有井冈山三个大字,红旗在绿色群山的环环抱下显得格外耀眼。这时天色已晚,车子轰大油门慢慢的前行在盘山道上,导游风趣地说,到了井冈山游客要“吃、喝、漂、睹”,大家听后非常惊讶,导游买着关子说,吃是到了井冈山要吃红米饭南瓜汤、喝是要喝井冈山的红米酒,漂是要漂流红井河,睹是一睹井冈山的8大景区、60多个景点和320处景观景物。当晚19:00多钟才到达这红色名城—井冈山,这里已是灯火齐明,整个山城一片辉煌。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部,横跨江西、湖南两省边界的罗宵山脉万洋山北段,平均海拔约1000米。总人口在14.49万人,261平方公里,这里山势险峻陡峭,植被茂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过去井冈山地处山区,自然条件差,老区百姓生活比较艰难。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井冈山红色旅游已是这座革命历史名城的支柱性产业,这里的旅游业处处体现出红色旅游的特点,城市的主街道为红军路,各种店铺的招牌为红土地、红井冈、红杜鹃。当地百姓利用当地竹笋、野菜和干果进行深加工,制作成精美的旅游纪念品,深受外地游客的青睐。江西电视台在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门前广场搭建的红歌房,自去年五月黄金周创办以来,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数以万计的唱歌爱好者,来到井冈山,游红色景区,唱红色歌曲。这个电视栏目已是江西电视台品牌栏目,在全国影响面非常大。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特意来到井冈山红歌房,对举办的红歌会给予高度的评价。在井冈山不论在市区还是在景区,到处播放的都是红色经典老歌。
第二天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就是黄洋界,这也是井冈山最著名的景区,黄洋界海拔1300米,地势极为险要,是宁冈茅坪、大垅通往井冈山城区的必经之路。为了防御敌人进攻,井冈山军民在这里修筑了哨口,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在黄洋界可以清楚可见80年前,黄洋界保卫战斗中,红军修筑的战壕。1928年8月30日上午,湘敌3个团向黄洋界发起进攻,守山军民凭借山险,利用木头和石块,一个上午打退了敌人3次进攻。下午4时左右,敌人又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红军战士将前不久从敌人手中缴获的刚刚修好的迫击炮从井冈山抬上哨口,立即向敌人开炮。当时只有3发炮弹,指挥员命令炮手打掉对面山坡上的敌军指挥部,炮手架好炮筒后瞄了又瞄,放进去第一枚炮弹,结果是哑弹,第二枚炮弹还是一个哑弹,前两发都因受潮未打响,哑炮。这时炮手急得满头是汗,重新做了瞄准后,把最后一枚炮弹放进炮筒,第三发炮弹像长了眼睛正好落在敌军的指挥部爆炸,敌指挥官当场炸死,打得敌人乱成一团。这时,各个山头响起了军号,赤卫队员们都向敌人开火,老百姓在煤油筒里燃放鞭炮,男女老少一起呐喊。敌人听到枪炮和喊杀声四起,以为毛泽东率领的红军主力回来了,于是败下阵来。在途中的赣敌闻知湘军惨败,急忙退回到永县城。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敌人4个团的进攻。红军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时,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两句诗词“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是当时战役的真是反映。
(责任编辑:陈丽惠)
![]() | ![]() |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
- 09-29“购岛”绝不能淡定的中国之声
- 07-20中央媒体赴瑞金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 07-05延安儿女联谊会在京举办国际形势报告会
- 07-01喜迎动车时代,龙岩旅游“动”起来
- 03-22离自然近一点,让健康更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