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新闻 > 人物访谈 >

脱下军装的老兵李文祥:隐功埋名五十年

2011-08-01  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    作者:戴 鹏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1948年,23岁的李文祥参加了解放军,此后的9年军旅生涯,从华野到三野,经历无数次战斗,参加过6次战役,从中原一直打到台湾海峡,荣立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并获战斗模范、特等人民功臣称号,还获得了解放奖章。

老兵李文祥

  “革命军人就是过河的卒子,一直往前拱,至死不回头!”

  1948年,23岁的李文祥参加了解放军,此后的9年军旅生涯,从华野到三野,经历无数次战斗,参加过6次战役,从中原一直打到台湾海峡,荣立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并获战斗模范、特等人民功臣称号,还获得了解放奖章。

  在许多人看来,这些用生命换来的荣誉,是革命的资历,是炫耀的资本,是人生的无形资产。但是李文祥当了50年农民,不管生活如何穷困,他始终把奖章包包深藏在抽屉的一个角落,从不示人。直至87岁时,面对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的一次偶然家访,一段光辉的历史这才浮出水面,一个英雄的传奇终于渐渐显影。

  1948年9月打响的济南战役,是我军第一个对重兵固守的大城市强攻速决的范例。李文祥所在的华东野战军10纵29师85团,主攻济南外城西面的永镇门。城墙坚如铁桶,在敌人三层火力网和磷光弹、毒气弹、火焰喷射器防卫之下,进攻屡屡受阻。关键时刻指挥员喝道:“共产党员站出来!”那时,还不是党员的李文祥毫不犹豫站到了党员的队列中。

  “李文祥,你不是党员!”指挥员喊。“今天不是将来是!”李文祥答。

  李文祥将炸药包放在手推车上,冒着枪林弹雨冲到了城门口,拉响了导火索。此后,有7支部队从这个缺口冲进了济南城!

  我们采访时问李文祥:“你想过自己会死吗?”李文祥回答:“锯响就有末儿,战场上哪能不死人的。真死了就死了吧,反正是为人民而死。”

  1949年5月,李文祥所在的28军攻打上海刘行国际电台。这个国际电报收报台,与美、英、德等国有直达电报业务,是日军建造的坚固隐蔽的地堡群。敌我双方死死缠斗,我军三四天就伤亡8000人,李文祥那个排只活下来3个人。为了炸掉地堡,李文祥在尸体堆里等待黑夜来临,他匍匐靠近敌人阵地,把拉响导火索的炸药包投进了地堡……

  有人问李文祥,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军功章是怎样保存下来的?李文祥指指胸膛:“我把它藏在了贴心的地方。” “这样的荣耀后来你为啥不把它放在显眼的地方?”李文祥说:“显摆那干啥,好多战友命都没了,比起他们,我还有啥不能放下?”

  1951年4月李文祥升任副排长,1953年5月升任排长。1955年,上级根据他卓越的战功,要提拔他当指导员,但他觉得自己没文化,主动要求降为副连长。

  回到农村后的50年,李文祥从没向组织要官、要钱、要房、要待遇,谈条件,讲价钱。他只是告诉老伴,如果有一天离世,一定要把他的军功章放到自己的棺材里。
(责任编辑:邹玉玲)

相关阅读: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