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张元和
戎马一生的老红军张元和现年91岁,他十六岁从军,十八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红军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也参加过志愿军赴朝作战。6月22日,在中共建党九十周年前夕,记者走近这位老红军,聆听他在革命战斗中的传奇经历。
老红军离休后,居住在江西省南昌市二纬路一处幽静的独门宅院内,6月22日,记者前往拜访,巧遇某部门为建抗美援朝纪念碑,向张元和求证志愿军在朝作战的历史事迹,张老以平静的语调,为我们讲述那段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的历史。
张元和是宁夏海原县人,1936年,他年仅16岁便加入红军队伍,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七团四连传令兵。随后参加过红军西征,在抗日战争中参加过平型关、张店、丁店、高平等战役,在解放战争时期,任淮海军分区营长,华东野战军104团副团长。
1949年5月,身为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六团团长的张元和率部参加渡江战役,5月27日上海解放,张元和团驻防上海浦东川沙鲁楼镇。
部队在鲁楼镇进行休整,同时加紧进行解放台湾的海上作战和渡海游泳训练。1950年11月,张元和接到命令,率部北上经山东滕县到丹东,参加抗美援朝。
“入朝时间很紧迫”,张元和谈到这一经历时,声音洪亮了许多,“11月初接到命令,下旬就开进朝鲜,部队换上大头皮鞋,还有缴获的皮衣、皮帽,当时仓促上阵,吃穿也跟不上,武器也很杂,有汉阳造、美式、日式还有捷克式, 配的弹药也很杂,子弹与枪支不配套。”
“入朝遇到不少困难,一是行军的道路又窄又小,当时是下雪天,人马走过去就结了冰,一路上随处可见士兵摔倒;第二是吃的,补给物品需要汽车运送,因道路难行,汽车没有防滑装置,容易抛锚,前面的车挡了路,后面的车就开不了,堵上了。”
入朝后,部队改换苏联武器,张元和任志愿军二十六军八十八师二六二团团长。张元和率团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歼灭了美军主力陆战一师,张元和所率的二六二团击落、击伤美军飞机各一架,但伤亡很重,人员由一千四百余人减少到八百余人,由三个营缩编为两个营。
“战斗打得很激烈,也很困难,弹药打完了,粮食吃光了,后面供应不上,没有送过来,阵地经常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形成拉锯战。”
寒冷的天气,对战斗造成很大影响,张元和回忆起艰苦的战地岁月时,表情激动。“美军有先进的飞机,两端机翼装有油桶,速度快,弹药多,飞行能高能低,志愿军防空能力很弱,行军或驻扎时都要用树叶伪装战士和装备,晚上不能开灯,白天不能烧火,战士们一次行动就带上三天的干粮,窝窝头冻得很硬,用牙齿啃不动,战士们只能用刺刀切开,没有水喝,战士们只能随手抓一把雪咽下。吃得差,也吃不饱。”
(责任编辑:邹玉玲)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
- 06-23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第三次联席会
- 06-18搞笑惊奇:原来红色可以红得如此个性
- 06-18红色联盟:粤牵闽赣畅游美丽梅州
- 06-18关注食品安全:今天我们还能吃什么
- 06-14中央苏区开展学习“争先创优”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