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马镇顺江而下,在涪陵白涛镇过建峰乌江大桥,来到一处隐秘的军工洞体,这就是816地下核工程。
816 军工洞体是继中国第一套核反应堆建设之后,1966年由周恩来总理签署命令批准在西南建设最早的核工厂。该工程1967年开工,前前后后共用人力6万多 人,工程总投资7.4亿元。1984年停工,2002年解密。2010年10月16日,这座“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正式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816主洞口位于一裸露的石灰岩处,位置并不显眼。洞的左边是一幅毛主席语录:“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洞右侧立有一块广告牌,上书国际著名景观大师俞孔坚的评语:“816核工程的伟大,足以和三峡大坝媲美。”
主洞口原先的铅门已被拆除,墙体上剩下一道2米宽的凿刻痕迹,显示着当年这扇数百吨的铅门所有的宽度。据导游小姐介绍,洞体内曾经还装有一道道铅门,由光电控制,只要核爆炸一闪光,铅门就会自动封闭,这在当时算是最先进的技术。
进 洞门后是一条长约数百米的主隧道,可容纳解放牌卡车通行。墙体上还留有当年的红色标语:“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1967年2月,工程兵第 54师所属三个团入川承担起816工程的建设任务。因番号是“8342部队”,很多新兵以为到北京保卫毛主席,到了部队驻地才知是怎么回事。但军人的天职 是服从。他们在这里一干就是几年,那是一场特殊的战斗。
洞体的核心是核反应堆大厅。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大厅高达79.6米,相当于20多层楼房的高度,面积有一个标准足球场大。洞内第8层,是核反应堆的“锅底”,设备基本保存完好。“锅底”上直径七八厘米的小孔多达2001个,主要用于核材料、核能量的交换。
拾阶而上,可到9层中央控制室。过道上的革命口号至今清晰可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不要名,二不要利”。进入控制室,可看到一些圆形的巨型显示仪表,那是1980年中国最先进的中央控制计算机组。
(责任编辑:邹玉玲)
![]() | ![]() |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
- 11-03红色秘籍之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 11-03揭秘:邓子恢的革命故事
- 11-03老红军记忆中的红色岁月
- 10-31趣味大集合 开拓你的视野
- 10-27卡扎菲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