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春风扬锦帆,项目建设谱华章。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抚州9个县区划入原中央苏区,我市抢抓机遇,围绕产业发展、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重点,精心谋划项目,完成了《抚州市原中央苏区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规划》《抚州原中央苏区电网规划》《抚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抚州高新区汽车与零部件产业基地规划》《抚州高新区生物医药发展规划》等11项规划编制。
一年来,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立项和开工建设,抚州踏上了苏区振兴发展的征程。
夯实基础 打造经济发展“快车道”
抚州首家天然气CNG加气母站在临川抚北工业园区正式投产运营。该母站是我市实施苏区振兴发展投资兴建的首个大型项目,一期投入4000万元,日产压缩天然气30万立方米,为市区及金溪、广昌、崇仁等旗下40个子站提供充足气源。
乐安县金竹畲族乡严杭村胡竹坪村小组村民邓乐安,谈起村里刚修通的水泥公路十分兴奋:“现在汽车可以直接开进村里,运送山货再也不用肩挑手提了。”胡竹坪村小组地处海拔700多米的大山深处,去年当地政府为该组争取到了公路建设项目,投资120余万元,修通了严杭至胡竹坪全长3.5公里的村组公路。从此,该组结束了不通公路的历史。
我市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积极跑项目争资金,推进了电力、交通、水利、通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去年以来,大唐抚州发电厂正式开工建设;鹰梅铁路被列入国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衡茶吉东延铁路也被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远景规划;抚吉高速已建成通车,金抚高速和资光高速开工前期工作快速推进;抚州机场正在开展机场选址和飞行程序设计工作;抚州至赣州东500千伏线路工程完成可研设计……一个个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改善了发展环境,抚州经济开始驶入发展“快车道”。
改善民生 创造幸福抚州新生活
在广昌县驿前镇贯桥村苏区振兴建设示范点,红军医院、红军小学、土坯房改造等项目正在火热施工,坑洼不平的沙土路被宽阔整洁、绿树成行的振兴路所取代。至目前,该村共拆除土坯房126间,新建房屋63套、13000平方米,相当于重建了一个新村庄。
乐安县戴坊镇村前、红光、戴坊、树下等村地下水含氟量严重超标,村民由于长期饮用,牙齿表面大多呈黄色。为让群众喝上放心水,戴坊镇争取项目资金220万元,实施“千吨万人”安全饮水工程,直接从水库引水,经科学处理后供应给村民。去年以来,我市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工程已投入资金1.1亿元,解决了23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近年来,我市实施了一批示范试点项目:投入4.09亿元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示范工程35千伏变电站9座,新增35千伏线路119公里;主动融入国家重金属治理重点区域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和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试点范围;启动了洪门水库湖泊生态保护治理示范项目……我市不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力度,突出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住房、饮水、交通、教育、医疗等各项民生问题。去年,我市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民生支出达125.3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的62.1%。
发展产业 奏响苏区振兴发展最强音
黎川日用瓷、耐热瓷,年产量占国内份额的60%以上。为此,该县被评为“中国日用耐热陶瓷产业基地”。该县积极争取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把黎川陶瓷产业纳入国家扶持范围,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同样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还有黎川油画产业。全国唯一的“国家樟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金溪,进一步提升了金溪香料产业的质量和规模。抚州高新区正向着国家级高新区发起总攻。崇仁县变电设备产业正争取与国家电网公司合作,冲击“国”字号……
经济要发展,产业是支撑。去年以来,我市围绕机电汽车、纺织服装、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化工建材和有色金属加工六大支柱产业,引进了一批同类关联度高的企业,加快了产业集聚步伐。去年,我市六大支柱产业企业共495户,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08.13亿元。
目前,我市已建成9个省级产业基地,各县区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开展产业招商。投资50亿元的广银铝业、投资30亿元的飞达钢业等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先后落户抚州,今年以来全市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00多个。1至5月,崇仁县新引进19个生产变压器及配套产品项目,提高企业本地配套率;金溪县新引进6家香料企业,香料企业总数达32家,香料产量到年底有望超越江苏昆山,跃居全国第一。
一批批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促进了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奏响了苏区振兴的强音。1至5月,我市财政总收入达62.4亿元,同比增长1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92亿元,同比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达309.1亿元,同比增长23.4%。
(责任编辑:徐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