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妙语惊人解疑问

2011-05-25  本文来源于党史天地    作者:袁文良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其伟大光荣的一生中,经历过无数次谈判,出席过无数次记者招待会,遇到过无数个棘手的问题,但他从不动怒,甚至不高声讲话,以广博的知识、惊人的记忆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其伟大光荣的一生中,经历过无数次谈判,出席过无数次记者招待会,遇到过无数个棘手的问题,但他从不动怒,甚至不高声讲话,以广博的知识、惊人的记忆、敏捷的才思在谈笑间对疑问予以解答,对挑衅予以回击。

  解放初期,我国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一位不怀好意的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阁下,现在的中国还有没有娼妓?”这位记者的问题十分阴险,明为提问,实为设计了一个圈套。中国解放后关闭了所有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除当时的台湾以外,大陆已不存在妓女。如果总理回答“没有”,就中了这位记者的圈套,这位记者会立即说“台湾还有妓女”,这时总不会再说“台湾不是中国领土”。周总理面对这种挑衅的提问,稍加思索,肯定地说:“有,在我国的台湾。”简短的回答,既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又维护了祖国尊严,真可谓滴水不漏,无懈可击,在场的所有人员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

  上世纪50年代初,周总理在中南海勤政殿设宴招待外宾。客人们对中国菜的花样之繁多、风味之独特、味道之鲜美都赞不绝口。这时,上来一道汤菜,汤里的冬笋、蘑菇、红菜、荸荠等都雕刻成各种图案,色、香、味俱佳。然而,冬笋片是按照民族图案刻的,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贵客见此,不禁大惊失色,忙向周总理请教。对于这个问题,周总理也感到十分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是‘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的标志也没有关系嘛,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和谐热烈,这道汤也很快被客人们喝得精光。

  1954年7月的一天,周总理在参加完日内瓦会议返回北京的途中,在莫斯科做短暂停留。当时的苏联领导人专门为他举行了招待酒会。席问,当周总理用英语向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敬酒祝福时,米高扬因听不懂英语而有些不高兴,便用带有指责的口气抱怨说:“周先生,你应该用俄语与我讲话,你的俄语不是讲得很好嘛?”面对这无理要求,周总理微笑着说:“米高扬,现在该是你学习讲中国话的时候了。”米高扬晃了晃脑袋,抱怨说:“中国话太难学了,太难学了。”此话一出,周总理马上轻快地说:“那又有什么要紧呢?你每天上午到我们的大使馆来,我们的工作人员将非常高兴地教你。”简短几句话,将米高扬置于一种学生的地位,使米高扬不得不佩服周总理的超人智慧。

  上个世纪60年代,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位记者便自作聪明地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尊敬的总理大人,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一个大国的总理,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人生产的钢笔呢?”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谁知,周总理听后拿起了那支钢笔,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想咱不能无功而受禄,就加以拒绝,可那位朝鲜朋友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留下做个纪念吧。我一听,觉得这件礼物的来历确实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生产的钢笔。”这位美国记者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顿时满面通红,无言以对。
(责任编辑:苏红网主编)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