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曲农民自编自演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在黔北山区唱响:“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
沧桑巨变,歌为心声。几十年间,在遵义这片圣地上,红色歌谣传递着深深的鱼水情;长征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激励着老区人民实现新的跨越。
红色歌谣唱出鱼水情深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当年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十送红军》很快在遵义的土地上唱响。遵义人民还编写山歌颂扬红军与百姓的鱼水情:
“红军穷人心连心,鱼水关系怎能分,红军爱民如亲人,穷人永远念红军。”
遵义市习水县土城古街,近3公里长的石板路见证历史。今年86岁的土城镇农民罗明先,当年只有11岁,至今没有忘记红军给穷苦百姓开仓分盐的情景:“红军还没到达时,国民党反动派就造谣宣传,不少大人小孩跑到山里躲起来。可是,红军来了,就住在街上,一来就开仓给穷人分盐分粮,用行动粉碎了反动派的谣言。”
土城是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第一个渡口。1935年1月29日,当地各族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红军渡过了赤水河。今年70岁的土城镇居民郑月成,他的父亲就是当年护送红军渡河的船工。郑月成说:“附近的群众,有的送来了木板和门板,有的送来竹竿和绳索。收集的几十条船,编排在河面上沉锚,固定,然后用竹竿连接把船只绑牢,再铺上一块块木板、门板。”
天还未亮,一座能供三路纵队通过的轻便浮桥出现在赤水河上。晌午时分,军委纵队和一、三、五军团共3万多人,全部安全渡过赤水,随即浮桥被炸毁,汹涌的赤水河阻断了尾敌。
南昌:中央苏区革命传 | 株洲百岁老红军王秋英 |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
- 07-0190周年庆:感怀峥嵘踏寻红色之旅
- 06-29中央苏区红色体验游:红星在我心
- 06-29新奇快乐:体验身体力行红色之旅
- 06-29这个暑假我们一起去红色夏令营吧
- 06-28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第三次联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