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3日,由农民企业家张德本自筹资金建立的毛泽东敬览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那天,展馆前宽阔的大街上,半条马路拥满了来自城里和乡里的成千上万的人,气球高悬、锣鼓喧天。楼顶上几只大喇叭更是把歌颂毛主席的歌曲传得很远很远……
手攥7元钱只身去见毛主席
眼前的张德本,身材魁梧,眉宇间透着一股霸气,说话刚劲有力,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中汉子。从一个贫苦的农家孩子成为群众的好书记、好企业家、著名的红色文化继承者和传播者,他先后投资300余万元修建起了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毛泽东敬览馆。
当记者问从何时起收藏这些红色实物和它们有什么特殊意义时,张德本说:“1966年,我到了天安门广场,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最后我拿着仅有的7元钱,买了10枚毛主席像章。从此我就对收藏毛主席像章和红色物品产生了浓厚兴趣。我是一个家境贫穷的孩子,如果不是领袖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改革开放政策好,那我今天还是个穷人,更别提能够实现我现在的梦想。所以每一件红色物品都代表着我对毛主席对共产党的无限感激和敬仰!”
四十多年来,他为了收藏,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足迹遍布各个革命老区。他每听到一个信息,就乘车或徒步造访,即使空跑一趟,他也无怨无悔。
截至目前,他已经收藏毛泽东铜像、瓷绣像章3000多件、像章30多万枚、诗词书法作品2000多幅、珍贵图片5000多幅、图像剪纸作品3200多幅。
五层敬览馆气势恢弘
走进敬览馆,五层大楼的楼梯和墙面悬挂着大大小小的旌旗和宣传画。敬览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有23个展厅和一个大展厅。
一二层楼敬展厅主要通过肖像、剪纸、像章、红色纪念馆门票、水银镜子等珍品,展示毛泽东的革命历程。期间,张馆长饶有兴趣地给记者讲述了自己收藏的最珍贵的一块毛主席像章。这块像章足有一尺宽,是标准铜质的。据张德本介绍,这块像章是他10年前从陕北一个老农民手里收购的。当时,老人家一听他要出高价收购自己的宝贝,严词拒绝了张德本。但是这枚像章他又一见倾心,所以张德本又诚恳地三次造访,最后老人家见张德本很有诚意又得知他的收藏故事后,慷慨地把自己家中这块宝贝送给了张德本。
三层主要展示大小瓷像、书画作品,其内容是歌颂毛主席的诗词和一些艺术品。四层展厅主要展出商洛老区革命斗争史及发展前景,史料翔实、图文并茂,很有特色。五楼大厅是最令人震撼的展馆。三百多平方米的展厅,整齐有序的罗列着大大小小不同时期的红色物品。敬览馆的工作人员悉心地把它们按照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初期、中期、后期,到新中国成立,有序地陈列。使参观者一目了然,迅速地就能了解和掌握党的发展史。此大厅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免费提供场地,供红色收藏者及书画爱好者展出作品。
今年4月3日,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和丈夫王景清夫妇应邀亲临展览馆。知道消息的数千名群众早就把展馆的大门围得水泄不通。群众载歌载舞,热烈欢迎的情景和场面无不让人动容。李讷动情地参观了展馆,并题“奋进”二字赠送给毛泽东敬览馆。张德本说:“李讷的到来,不仅给我们展馆增添了光彩,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肯定。”
敬览馆自创建以来,共接待参观群众逾3万人次,有来自外省市的群众,还有来自新加坡、美国等国的友好人士。有企业单位、学校党组织还有学校学生来此学习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正如馆长张德本所说:“我创办敬览馆就是为了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宣传和弘扬伟大的毛泽东思想。通过敬览馆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广大群众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奋进。”
(责任编辑:曾丽飞)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
- 06-23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第三次联席会
- 06-18搞笑惊奇:原来红色可以红得如此个性
- 06-18红色联盟:粤牵闽赣畅游美丽梅州
- 06-18关注食品安全:今天我们还能吃什么
- 06-14中央苏区开展学习“争先创优”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