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光芒:璀璨的才溪

2013-11-27  本文来源于未知    作者:唐宝洪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才溪光芒永放四方,固有秀才之乡、将军之乡、建筑之乡、脐橙之乡、企业家之乡的荣誉!

  秀才之乡

  公元1362年,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王屋村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客家风水先生,他就是闽西上杭县才溪镇王氏第一代开居始祖王寿兴。他白面书生,精通地理学。一天,他步行南下,来到一片森林茂密,四处无人烟之地。已到傍晚,眼看无处投宿,心情着急。这时,小溪中漂来一片菜叶,他十分高兴。心想,这小溪上边,一定有人家。沿溪而上,果然有一炊烟袅袅的单居独屋。他上前投宿,征得同意后住下。主人姓刘,生有三个女儿,无儿继后。看到后生口齿呤利,能说会道,还未成家,有意挽留。不久,王寿兴入赘刘家,把这地方取名为菜溪。随着客家雷氏、林氏、李氏、黄氏、邱氏、张氏等人迁入菜溪,人口越来越多,认为菜溪名字不好听,四周木材很多,改名为材溪。材溪人望子成龙,十分注重培养子女,教育后代,不久,秀才举人频出。清代,材溪出了18名秀才,6名举人,名气大振,被誉为秀才之乡。并且把材溪的“材”去掉一个“木”字。变成秀才的“才”。才溪这地方名一直沿用至今。王寿兴及其后裔在才溪已繁衡619年,发展至二十七、八代了,王姓人口在才溪有13000多人。各地迁入才溪27个姓氏,25000多人,分布14个行政村,112平方公里,方言都讲客家语。

  将军之乡

  1929年,才溪革命暴动成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们分田分地真忙。为了保卫红色胜利果实,从1929年至1934年间,才溪青壮年男子3200多人(占青壮年男子80%)参加了红军,牺牲在战场上的革命英烈1100多人。才溪人“闹革命走在前头,搞生产力争上游”,是中央苏区模范乡。毛泽东三次到才溪搞社会调查,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高度赞扬了才溪人民的革命精神,号召全苏区向才溪人民学习。

  革命的大熔炉里培养和造就出才溪籍一大批军政英才。1955年授军衔时,才溪这个弹丸之地,竞涌现出中将刘忠一个;少将王直、王奇才、王胜、王香雄、王集成、邱子明、邱国光、张力雄、雷钦9个。才溪还走出了4个部级干部(邓启修、李质忠、吴振英、阙森华)和18个师级干部。才溪“九军十八师”闻名遐迩,被誉为“将军之乡”。

  建筑之乡

  1979年,邓小平在深圳搞经济特区试验,才溪镇农民王兆先捷足先登闯入经济特区,专搞给排水工程,赚到了大钱。才溪人纷纷响应和仿效。一发而不可收。到现在为止,全镇已有4200多人,占青壮年男子80%在全国各地从事建筑业,其中,大部分搞给排水工程。

  经国家和省建筑系统核准允许的才溪建筑施工企业19家。其中一级建筑施工企业2家,二级建筑施工企业5家,三级建筑施工企业12家,才溪人挂靠各地施工企业更多。

  才溪人十分讲究工程质量,坚持信誉第一,赚钱第二原则,赢得全国各地甲方单位守信用好名声。因此,工程越做越大,越做越多。优秀工程随处可见。广东南方“三九胃泰”制药厂高大美观厂房,广东南方最高水塔东莞彩印厂65米高水塔,锦绣中华浩大给排水工程,深圳至香港投资几个亿人饮工程等等。都是才溪人承建的。广东全省80%给排水工程被才溪人垄断了。才溪“建筑之乡”名符其实。

  脐橙之乡

  1974年,为了调整才溪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才溪引进澳门老板许荣华在溪北大坪里种植千亩美国纽贺尔脐橙。才溪群众纷纷响应和仿效。如今,全镇已发展种植脐橙达万亩。其中才溪人种植脐橙百亩以上有8户,50亩以上50多户,是目前福建省最大脐橙基地。

  才溪脐橙个大、色黄、甜香,口感极佳,保质期长,是春节期间送礼之佳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2005年,全镇生产脐橙达6000多万公斤,热销澳门、深圳、东莞、福州、厦门,才溪批发价每公斤4元,供不应求,仅脐橙一项农民增收一千多万元。才溪脐橙之乡声名鹊起。

  企业家之乡

  人们一进入才溪,就会感到才溪客家人非同寻常。美观飘亮的新楼林立,豪华轿车穿梭在平坦的乡村水泥公路上。据统计,全镇豪华小轿车已达500多辆,其中奔驰以上超豪华型小轿车达30多辆。才溪岭和村李新炎是中国龙工集团董事局主席,该集团年产值25个亿。2005年中国富翁排名榜第55位。才溪老板资产超亿元的有黄宜锦、孙灿金、李强、雷祖云等十二位,千万元以上的30多位,五百万元以上120多位。百万元以上在才溪200多位属于小老板。才溪又被誉为企业家之乡。

 

(责任编辑: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