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复村隶属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与连城县交界,距长汀城43公里,是长汀县的南大门,当时中央苏区的东大门。其原名叫钟屋村,因为该村95%以上的村民都姓钟而得名。钟姓村民在这儿建造客家人特有的围屋而居。
1932年,在中央苏区时期汀连县在中复村设区苏维埃政府,把该村改名为红屋区。1934年10月,红军松毛岭阻击战失利实施战略大转移以后,国民党重新占领这个村庄,为纪念这次胜利,国民党把钟屋村改名为中复村,就是中央军光复该村的意思。村中有一个“观寿公祠”,建于明末清初,是钟家的祠堂,每年钟氏家族的祭祀活动还要自这里举行。当年松毛岭战役指挥部就设在这里。
中复村这块红土地,是红军的故乡,是红旗不倒的地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钟屋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毛泽东、刘少奇、朱德、聂荣臻、罗炳辉、张鼎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1934年9月,第五次反“围剿”时期,在这里发生了著名的“松毛岭保卫战”,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及地方武装3万余人,在巍巍松毛岭上,与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空前激战,用血肉之躯构铸了七天七夜的悲壮防线,以牺牲数千将士的代价,为红军长征赢得了宝贵的集结和转移时间。据《长汀县志》记载:“是役双方死亡枕籍,尸遍山野,战事之剧,空前未有”。1934年9月30日,共产国际正式复电同意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之日,中央红九军团奉命从长汀钟屋村观寿公祠起步实施战略转移,迈出红军万里长征第一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伟大的长征在此迈开胜利的步伐。
2008年,中复村与长汀县文体旅游部门合作,成立了福建省长汀长征第一村旅游开发服务公司,在对当年的红二十四师师部、红军战地医院、红军招兵站、红军风雨桥等景点进行挖掘开发的同时,向有关部门申请注册“长征第一村”商标。中复村协助中央电视台剧组在中复村拍摄电视剧《红色摇篮》等。
中复村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充分展示出“红军长征第一村,万里长征第一步”的主题形象。松毛岭战斗旧址群作为其中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成为红色旅游景区,其中省文物保护单位松毛岭战斗指挥部旧址——观寿祠,现在申请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复村全村人口约3500人,农村劳动力1200人,耕地面积1595亩,山地11780亩,林地8414亩。这里有丰富石灰岩矿产资源,盛产桂花、兰花等。中复村经济繁荣,百姓安康,水、电、路基础设施完善,是南山镇重要的集镇中心之一,是长汀县第二中心村建设试点村,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
国道319线穿过该村,赣龙铁路也在该村通过。村内有工贸小区一个,农贸市场一个,有服装、化工、铸造、加工等生产企业十余家,店铺180多家,有中小学校、电信、邮政、信用社、卫生院、烟草站等单位十余家。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123元。目前,该村形成了“烤烟、蔬菜、花卉、生猪”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其中,2010年稳定烤烟种植面积约600亩,实现税利36万元;全村桂花、兰花种植规模130余亩;兴建无公害生猪规模养殖场2个,实现产值690.4万元。全面实行封山育林、严禁乱砍滥伐,植树造林1200亩,生态公益林面积达800多亩。目前,实施建设中复工业园,有爱德化工、恒鑫包装、顺辉服装、南祥针织中复分厂、三和鞋业等企业入驻。2010年,中复村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3亿元。
(责任编辑:苏红网)
- 相关阅读:
-
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
中央苏区第一批国营企业
第一次统一红军军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