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英雄小姐妹暴风雪中一昼夜(2)

2011-04-13  本文来源于新华网    作者:贾立君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整整47年过去了,“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身上迸发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源泉,依然从草原深处汩汩流向世界、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整整47年过去了,“草原英雄小姐妹”——龙


          资料图片:在包头市白云区“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展览馆,龙梅(左)、玉荣看到自己当初治疗冻伤的照片感慨万千。 新华社记者李晓果、任军川摄影报道
 
  1964年2月10日上午11点左右,邻村牧民--被诬陷为“右派”的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编辑、正被下放接受“劳动改造”的哈斯朝禄和他9岁的儿子那仁满都拉,在白云鄂博火车站附近发现了羊群和龙梅后,一场解救龙妹和玉荣的行动迅速在大草原上展开,她们很快被送到白云鄂博矿区医院抢救。此时,她们尚不知道,在狂风暴雪中迂回曲折地跟着羊群跑了一天一夜,竟已跑出70多里地;这是她们出生以来走得最远的一次路程。
 
  经医生检查,龙梅冻伤面积占全身的15%,冻掉了左脚的大拇指。玉荣冻伤面积28.5%,局部冻伤深度达4度,双脚部位不仅冻入肌肉、神经,而且已冻入骨髓。
 
  入院不久,神志逐渐恢复的龙梅急切地问身边的医生:“叔叔阿姨,我们的羊群怎么样了?”当人们告诉她384只羊仅冻死3只,其余的安然无恙时,她开心地笑了。
 
  伤势严重的玉荣,入院当晚曾休克了好久。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之下,此后的四五天里,她在断断续续的昏迷状态中度过。与此同时,严重冻伤的双腿一天比一天黑,肌肉在坏死、骨头也在坏死。一周以后,医生不得不锯掉她双腿坏死部分--右腿膝关节以下和左腿踝关节以下,做了截肢手术。
 
  1964年3月12日,新华社播发了《暴风雪中一昼夜》的通稿,被《人民日报》等许多报纸、广播刊播。3月13日,龙梅、玉荣被转往200多公里外的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接受进一步的治疗。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赶到医院探望她们,并亲笔题词:“龙梅、玉荣小姊妹,是牧区人民在毛泽东思想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革命接班人。我区各族青少年努力学习她们的模范行为和高尚品质!”
 
  一时间,被誉为“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龙梅、玉荣很快成为全国典型人物。随之,一浪高过一浪的轰轰烈烈学习草原英雄小姐妹集体主义精神的热潮在全国掀起。很快,她们的感人事迹相继被改编成话剧、电影、京剧、连环画、年画,并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草原英雄小姐妹”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主义精神”的代名词。
 
  1964年秋天,政府把出院后的龙梅和玉荣送到家乡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政府所在地的百灵庙民族小学,姐妹俩同时开始了读书生涯。
 
  1970年,向往飒爽英姿的龙梅如愿光荣入伍,在部队期间被送进包头市医学专科学校和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进修学习。1976年转业到地方,先后任中共达茂旗委副书记、包头市东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4年前从包头市东河区政协主席职位上退休。
 
  玉荣1974年初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内蒙古师范学院学习,两年后到乌兰察布盟教育系统工作。1988年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之初,她被调任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执行理事会副理事长,担负了残联繁重的组建任务。2008年至今,她担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职务。
 
  几十年来,姐妹俩始终保持着牧人的淳朴、善良品格,踏踏实实地做着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姐妹俩曾当选为全国人大第四、五届代表;玉荣曾是共青团十一、十二大代表,中国残联一、二、三届代表,还获得过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自强模范称号。
(责任编辑:苏红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