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被裁的司令——宋承志回忆百万大裁军

2010-10-08  本文来源于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宋承志,最后一任军委炮兵司令员,有近半个世纪的生命历程因炮兵生涯而壮美。为他的炮兵生涯画上句号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百万大裁军。
  邓小平伸出一根指头1985年6月4日,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轻轻伸出一根指头:“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100万!”这个决策震惊了世界。
  “这个决定,蕴涵了小平同志对国内外形势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思考。”宋承志将百万大裁军的背景娓娓道来:历史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形势出现了由“冷战”逐步走向缓和的趋势,人民军队应该从原来的临战状态,转而步入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陆军组建合成集团军一是出于感情,二是出于历史经验,宋承志在一次军委会议上向邓小平直陈自己的想法:“军区的炮兵宜多保留预备部队,归军区的炮兵司令机关统一指挥,这样有助于集中火力,打击敌人。”
  宋承志说:“邓小平当时并没有采纳我的意见。可他随后的决策,却让我极为叹服。”中央军委下令加强诸军、兵种合成建设。将直属中央军委和军区的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领导机关,改编为总参谋部和军区司令部下属的业务部后,有利于各级司令机关对陆军各兵种部队的集中领导和指挥。陆军组建了合成集团军,将装甲兵、炮兵和野战工程兵编入,兵种的合成更适合现代条件下的联合作战的要求。
  宋承志感慨道:“邓小平看到了未来的作战需要。”
  百万大裁军“皆大欢喜”
  百万大裁军因涉及到无数个人和家庭,而被那个时候的报刊称为“立体震荡”。但亲历这场震荡的宋承志却说:“这其实是更多的局外人对我们的揣测;我们自己更愿意用‘平稳’和‘皆大欢喜’来概括这次裁军。”
  百万大裁军裁减的大目标锁定在机关干部中。大约有60万的干部被列为编外。宋承志说,“这些干部中,年老的办理了离休退休,年轻的也被妥善安排到社会其他岗位上,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合适的新位置。我和他们一样,也在离开军队后继续在人大常委会任职。炮兵的改编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宣布完成了,我成了最后一个被裁的司令员。百万大裁军的精简整编任务也在1987年底宣告成功完成。”(文汇报)

(责任编辑: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