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专题(其它) > 活动 >

土楼:永定的一张世界名片

2011-09-02  本文来源于新活动网    作者:新活动网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由国家旅游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福建省旅游局、龙岩市人民政府、永定县人民政府承办,新活动传媒全程运营的2011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福建土楼文化节将于9月盛大开幕。

  由国家旅游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福建省旅游局、龙岩市人民政府、永定县人民政府承办,新活动传媒全程运营的2011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福建土楼文化节将于9月盛大开幕,文化节以“情系永定•共筑和谐”为主题,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再一次将“土楼”这一特定的历史文化建筑,推到了世人的眼前。

  福建土楼 根在永定

  千百年前,五次大规模的南迁,使中原汉民背井离乡成了客家人。陌生的环境,艰苦的自然条件,当地土著对外来人的戒备与敌视,为了能安家立业、落地生根,客家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建造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客家土楼。

  土楼是大型民居建筑,以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而备受世人瞩目。土楼属于集体性居住建筑,平常的圆楼可以住三、四十户人,而最大的圆楼高四层,有四百多个房间,鼎盛时期住过800多人。

  永定客家土楼源远流长。永定县境内现存23000多座土楼,其中有代表性的2800多座,占福建土楼的70%,建于清朝以前的有8000多座。在明清时期,永定客家土楼大量建造而使之规模达到颠峰。

  长方形楼、正方形楼、府第式方楼、殿堂式围楼、五凤楼、五角楼、八角楼、纱帽楼……现存的永定客家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约有30多种。永定客家土楼的建筑一直延续至今,并且随着人口的向外迁徙而辐射到周边地区,正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所说的“土楼的根在永定,其它地方的土楼是枝”。

  文化象征 和谐典范

  永定客家土楼产生与发展的漫长历程,是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对当地环境适应的过程。聚族而居是汉民族传统聚落普遍的居住方式,土楼的建成将这种习俗发挥到极至。土楼上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几乎每栋土楼都有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无不激荡着历朝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
(责任编辑:邹玉玲)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