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的表情尴尬。 一名一年级学生告诉记者,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孩子年龄再小,也有自尊心,嘴上不说什么,也能看得出戴绿领巾不是啥好事情。”家长苏女士认为,此举对孩子心理有极大创伤,学校这种做法有些奇怪。可老师却称这是在为激励其上进!(10-18 华商报)
老师对于先进的学生适当鼓励和奖励,对后进的学生适当批评和促进,这本没有什么方向性问题,问题是当老师对后者尤其是心理脆弱的孩子批评或处罚达到了一定的承受限度,那么这种小学差生被戴绿领巾的行为就将彻底变质为使受教者丧失人格的歧视教育。此举不是在帮助孩子摆脱学习困境,倒是在毁孩子!
其实,笔者鲁国平认为,一位孩子学习成绩好坏或时好时坏很正常,家庭、学校及其自身外部和内部智力等客观条件都能够成为他们表现或学习成绩好的障碍,为此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耐心帮其纠正即可,比如,确实是由于学生主观因素导致的学习不努力或表现不好,可以通过批评教育纠偏,但要适度——即使需要批评,也应该鼓励比批评多一些,效果会更佳,这是教育工作者所起码具备的常识。何况平时表现好和学习成绩考得好的学生便不一定就是或能够成才,学校这种把学生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看得太重甚至迷信的做法并不科学?
相反,这种过于以考试分数和平时表现极端地固化衡量一个学生成绩和道德水平的好坏,并且辅以人格侮辱般的“激励”,把所谓差等生被迫戴上绿领巾等特殊物品,根本就是在给予那些所谓差等生孩子定下人的优劣标志,进行羞辱,无疑时间一长,那些被约定俗成为所谓差等生的心智不成熟的学生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必然使其学习自信以及自尊心会受到残酷和无情打击,以至于最终产生自卑的情绪以及心态,从此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于是使受教育者丧失人格的歧视教育要不得,说得不客气点,这就是老师赤裸裸地在对孩子犯罪。因为很难想象,一个人格残疾和心理不健康的学生长大后能够成国家有用的人才,而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的“激励”处罚显然要比校园里一般暴力体罚严重得多,很可能带给孩子的是一辈子看不见的心理伤害。总之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这些老师也许目的是好的,但实际上他们此举不是在培养人才,却是在毁灭人才。请好自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