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旅游 > 旅游新闻 >

赣南红色旅游:在厚重的红色文化历史时空中穿行

2012-07-17  本文来源于新华网    作者:新华网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红色,七月永恒的主题。从“地球上的红飘带”的起点到共和国的摇篮、苏维埃中央政府诞生地,从誉满中华的将军县到红军“反围剿”的主战场,那里都镌刻着红色的永恒,也成为后人缅怀历史的纪念地。在七月里,行走在先辈们曾经走过的红土地上,让心灵跨越时空与历史契合。
        红色,七月永恒的主题。从“地球上的红飘带”的起点到共和国的摇篮、苏维埃中央政府诞生地,从誉满中华的将军县到红军“反围剿”的主战场,那里都镌刻着红色的永恒,也成为后人缅怀历史的纪念地。在七月里,行走在先辈们曾经走过的红土地上,让心灵跨越时空与历史契合。


        图为“中国城市新闻网站联盟赣南苏区行”的网媒采访团在兴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7月9日至12日,中国城市新闻网站联盟在赣州市开展“中国城市新闻网站联盟赣南苏区行”活动,来自全国45家网络媒体的56名编辑记者走进赣南苏区,宣传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新华网 张改萍 摄


          图为编辑记者们在瑞金沙洲坝品尝红井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悟苏区精神。 新华网 张改萍 摄

    “哎呀勒,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7月11日,兴国县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迎来了“城市网联盟赣南苏区行”的50余名网媒编辑记者,讲解员演唱的优美山歌,赢得了大家的阵阵鼓掌。

    “红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恩人。喝一口红井水,一股暖流涌上心……”在“红色故都”瑞金市沙洲坝村,热情的老表邀请编辑记者们喝一口红井水,分享共产党、毛主席给沙洲坝人民带来的甘泉。

    赣南是中央苏区的核心,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12大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光荣的革命史,为赣南这片土地留下了数量众多的革命斗争遗址和遗迹。
 


 
     图为苏区干部使用过的各种灯具。新华网 张改萍  摄



    图为苏区军民支援红军的马尾炸弹。新华网 张改萍 摄

 

    采访团一行踏着先辈的足迹,怀着无比崇敬的心,瞻仰了革命志士的战斗遗址,倾听着这片红色土地上发生的英雄故事。

    瑞金,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是当年党中央驻地、苏维埃中央政府诞生地和毛泽东思想主要发源地,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八一”建军节的诞生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大地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叶坪宣告成立,瑞金成为“赤色的首都”和中央苏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新中国第一、二代领导人及其开国元帅、开国大将大多在瑞金得到历炼,邓小平曾任瑞金第三任县委书记。红井、叶坪谢家宗祠、二苏大大礼堂等33处红色景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有52个中央机关和国家部委来瑞金“寻根问祖”修复革命旧址、建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于都,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她是“地球上的红飘带”的起点;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她是“前所未闻的故事”的开篇;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她是“惊心动魄的史诗”的卷首;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笔下,她是“中华民族伟大长征精神”的起源。于都这块红色的土地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地和出发地,因“长征第一渡”而闻名于世。平缓朴实的于都河流过了千百年,如果不是因为长征,它只是一条普通的河流,但从1934年10月起,于都河渡口成为长征第一渡。就是在这个渡口,8.6万名红军将士星夜渡过于都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无数的火把,将于都河水映得通红,映照着出征的队伍远去。   

    兴国,苏区模范,红色故土。解放后,全县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开国将军有56名,是誉满中华的将军县,也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模范县。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9.3万人,为国捐躯的达5万多人,全县姓名可查的烈士达23179名,长征路上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倒下。几经炮火,几经风雨,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毛泽东曾称赞兴国人民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并亲笔书写了“模范兴国”的奖旗授予兴国。

    宁都曾发生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同时是五次反“围剿”的重要战场。毛泽东、朱德、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是毛泽东政治、军事思想走向成熟的重要基地。

    《清平乐•会昌》中“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抒发了毛泽东同志在赣南苏区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情怀。

    陈毅曾在赣南苏区留下著名的《梅岭三章》、《偷渡梅关》等英雄诗篇。“廿年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诗中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先辈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矢志不移。

    ……

    他们的革命精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不懈努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革命先辈们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跨越时空而历久弥新,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永远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永远是赣南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3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