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新闻 > 红色国际 >

当代越南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实践的探索

2012-01-25  本文来源于社科院网站    作者:苏红网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1986年12月,越共六大召开,越南的革新开放全面启动。这场革新开放运动引发了越南社会全方位的巨大变化,同时也涉及越南社会治理改革与创新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反映了越南共产党人在理论与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新的思考和探索。

       1986年12月,越共六大召开,越南的革新开放全面启动。这场革新开放运动引发了越南社会全方位的巨大变化,同时也涉及越南社会治理改革与创新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反映了越南共产党人在理论与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新的思考和探索。

  革新开放之初越南的社会治理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越南的和平建设起步维艰,直到革新开放前,由于一直坚持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窄,国内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经济困境,国力虚弱、人口贫困程度非常大、经济缺乏活力。1979年,越共对统得过死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调整,实行经营管理分权,在农村试行“生产承包”,赋予农民更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通过经济杠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越位”和“错位”,越南经济终于出现好转迹象。

  然而,由于对市场机制引入后的社会治理还缺乏足够认识,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缺位”也随之出现。一方面,市场机制的引入与经济政策的放宽导致流通领域出现许多问题,经济秩序混乱,通货膨胀日趋严重。另一方面,干部滥用职权、贪污受贿、腐败堕落现象抬头。

  1986年12月,越共六大检讨了之前在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越共六大政治报告中坦承,中央在估计形势、制定指导思想和经济政策以及组织具体经济工作等方面都犯了错误,社会治理出现了许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被称为“越南邓小平”的阮文灵上台后,越共六大提出以经济建设为重点,实行全方位的革新开放。社会治理主要围绕生产与流通展开,核心任务是解决人民生活困难和经济混乱等问题。为此,越南共产党和政府相继颁发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决定和法规。正是随后实行了一系列社会治理的改革,越南革新开放之初经济秩序混乱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扭转,物价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通货膨胀率由1988年的500%这一失控数字降到1989年的10%左右。越盾的购买力有所恢复,消费品市场日益丰富,宏观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
(责任编辑:苏红网)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