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启,1955年授大校军衔
两次强渡大渡河、三过雪山草地,他是长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离休后写下100万字的读书笔记,到各地作报告1000余场次,他是革命传统的“播种机”;
走访贫困群众,资助失学儿童,百岁高龄的他仍参加志愿服务。
在人们眼中,百岁老红军刘应启一生都在“长征”。刘应启自己则说:“我这辈子最自豪的是认真履行了入党誓言。”
身经百战,他的人生在长征中开启
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红军战士如今住在扬州市长征路一个安静的小院内,虽已百岁高龄,仍是一身戎装。
刘应启1911年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老人前半生戎马倥偬,经历大小战斗150多次。他至今常常翻看《长征革命史》,拿着放大镜,细细地在照片和文字中找寻70多年前的足迹。
“三过草地,我三次都在收容队里工作。先后收容了伤病、掉队战友300多人,也眼睁睁看着不少战友长眠在雪山草地。”刘应启回忆道。
“前面部队吃豌豆头,中间部队吃豌豆秆子,后面部队吃豌豆根子。”长征路上,因人烟稀少,筹粮困难,整个队伍缺衣少食。而年轻的刘应启被安排在了最为艰苦的收容队,跟在大部队的最后,抬担架、背伤员,照顾掉队的战友。
“过草地前准备的干粮一个星期就吃光了,吃完了干粮吃野草,实在没得吃就吃牦牛粪便。是战友的团结互助和对革命前途无比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我们走了下来。”刘应启说。
第二次过草地,收容队行军到草地深处的时候,突然,狂风卷着冰雹,冰雹裹着沙石,扑打在脸上刀割般疼,眼睛都无法睁开。一个已经精疲力竭的战士怎么也爬不上一个土坡,而他身后就是一片沼泽地。刘应启咬牙顶着冰雹奔上前,紧紧地拽住他的手。
“我实在走不动了,你不用管我了。”那位战士无奈地说。
留下来,只有等死!刘应启不放松战友的手,斩钉截铁地说:“抓紧!给我抓紧!”在他拼命的叫喊中,那位战士伸出冻得发抖的另一只手,将生的希望全部交给了他。
一步、两步、三步……刘应启艰难地连爬带拖,一手拉着战友,另一只手插进泥里。眼看两人就要滑进泥潭,路过的9团政治处主任肖明德飞快地下马将他们拖住,拽着坐骑的尾巴,硬是把两人一起拉上了坡。
“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这样的故事讲不完啊。”老人平静地说。
(责任编辑:邹玉玲)
漳州:推行服务台商台 | 图看最雷人的“中国吉 |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
- 06-02儿童成人化,父母感慨伤不起
- 06-02纪念国之瑰宝宋庆龄逝世30周年
- 06-01红色体验游之革命温泉小镇——新泉
- 05-30年年好•节节高——成功之旅
- 05-27红色体验游:红色小上海——长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