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新闻 > 热点聚焦 >

王小庙烈士墓群将成红色旅游点

2012-01-09  本文来源于合肥在线    作者:忽艳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如今两年过去了,陵园发生了什么变化?定远县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县里已将王小庙纳入该县的红色旅游项目之一,和藕塘烈士陵园及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在一条旅游线路上。

  两年前,本报曾报道了滁州定远县观寺乡王小庙有烈士墓174座,安葬着新四军无名烈士700多人,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无名烈士墓群;这174座孤坟无人管理,三位老人便数十年如一日义务当起陵园的看管人。

  如今两年过去了,陵园发生了什么变化?定远县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县里已将王小庙纳入该县的红色旅游项目之一,和藕塘烈士陵园及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在一条旅游线路上。

  国内最大无名烈士墓群

  一座无名烈士纪念碑的四周是一座座的坟头,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每列坟茔中间都种上了常青树,郁郁葱葱,一排排坟茔躺在一片绿色中……已经义务在此地守候墓群9年的梅发胜老人说,这里一共有174座坟头,总面积十亩,这174座坟茔里安躺着700多位新四军无名烈士,据悉,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无名烈士墓群。

  据了解,一开始这些无名烈士有些人是有名有姓的,墓前竖了一块木牌,但后来由于日军的扫荡以及长期的自然风化,木牌就都不见了,这里也就成了无名烈士墓。

  “每年都有几千人来这里,大部分是学校老师带学生来,这里已经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让梅发胜老人记忆尤为深刻的是,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来寻亲。

  三位老人“接力”看守

  这片烈士墓群在当地早就家喻户晓,却一直无人过问,也没有专人管理。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第一位自发义务看守墓地的老人,是家住墓群附近的新四军老战士杨文秀,他看到这片墓地常被散放的牛、猪拱得一片狼藉,心里很难过。没事时,他就带把锹去墓地添土除草,驱赶牲畜。就这样,老人一做就是二十多年。 直到陵园建成,第二任看护人刘玉云接手后,老人这才安心卸下义务承担的重任,如今杨文秀已经去世。

  刘玉云老人从1998年正式进入烈士陵园看护,至今已有14个年头。打扫卫生及管理树木是他的日常必修课。除草是个体力活,夏天,陵园内的野草必须清除两次,两米深的草彻底清除一次就得半个月,每年仅砍下的干草就有四五千斤,虽然体力渐渐不行了,但是老人一直坚持至今。

  后来,67岁的梅发胜老人也加入这场“接力赛”,继续守候着墓群。
(责任编辑:邹玉玲)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