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主席的一生当中,他是不轻易接受别人馈赠的,即使接受了也大多交公,但是,当郭沫若送给他一块手表时,他却欣然接受了,并视其为至宝,一直将其带在身边,陪伴他走过了31年。由于长时间戴在手上,那块表的表底已经发黄,表盘模糊了,表带也破了,工作人员建议毛泽东换一块,但他却说:“放到表店修一修,换只表带还可以戴。”后来,表的机件失灵,他再次让工作人员送修,修好后,毛泽东继续戴着,直至逝世。
毛泽东为何格外珍视这块手表?因为它承载着一段难忘的岁月,同时,更是民主人士与共产党员之间伟大友谊的见证。那块手表几经修理,毛泽东却始终没有更换,这无疑也是其节俭品德的体现,是共产党人朴实党性的体现。其实,长期伴随毛泽东身边的“旧物”又岂止一块手表呢?延安时期,毛泽东的衣服大多都打了补丁,甚至有的袖口或者肘部棉花都露在外面;他的一双拖鞋,穿了二十多年,破到鞋匠也不肯补。
毛泽东的节俭之举令人敬畏,然而,反观我们周围的一些领导干部,毫不检点自身的生活作风,大手大脚地铺张浪费。有的一旦做出点贡献,就以此作为奢侈度日的资本,安于享受,用餐吃珍稀的、出门坐豪华的、办公用高档的,完全把自己当作“成绩显赫”的“功臣”,毛泽东同志带领全国人民摆脱战争灾难,实现独立自由,此类干部与其相比,难道功劳还高?有的干部升职后,随之就大幅度提高个人待遇标准,开始讲排场、比阔气、搞特殊,一旦规格降低,就感觉是“奇耻大辱”,丢了面子,失了“气派”,毛泽东同志作为泱泱大国的国家主席,我们的干部难道职位比其还高?毛泽东同志身居高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丰功伟绩,尚且坚守节俭之德,我们的领导干部又何来贪图、享受的资格呢?
“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向来是我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正是在这种作风的保障下,我们才得以战胜实力强大的敌人,才得以实现独立、自主,才得以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稳步推进。我们承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当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要有过“紧日子”的紧迫感,不断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切实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发展上,用在百姓身上。
(责任编辑:林斌)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