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观点 > 网友拍案 >

“秒杀”恰是“一票难求”的注解

2012-01-10  本文来源于红网    作者:涛声依旧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火车票到底哪里去了呢?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透视这则新闻,我们在张口惊叹的同时,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身处数字化的信息时代,电话和网络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春运购票

  在广州铁路集团的客运指挥中心,记者随机从客票营销分析系统里调出了广州-成都东K827次列车火车票销售情况。系统显示这趟车是在当天10点开始投入电话订票,从10点开始到10点29分31秒,一千多张车票都通过电话和网络预订完毕。而且这些票都能一一对应到每一个具体旅客,包括车厢号、座位号、票款、证件及订票所使用的电话号码。(1月8日红网)

  火车票到底哪里去了呢?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透视这则新闻,我们在张口惊叹的同时,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身处数字化的信息时代,电话和网络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趟列车千余张火车票仅用时29分31秒就被抢购一空,这在以往是我们无法想象的,由此看来,或许很多人“拼体力”排队买票的传统方法会被彻底颠覆。在数字化的进程中,电话订票和网络购票已成为了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如果我们仍然固步自封,不主动投身数字化的浪潮中去,想必到时候只能感叹“不是世界变化快,而是我们适应慢了”。

  对于今年推出的网络购票,很多人一开始抱有过高的“期待”,以为能够解决“一票难求”困境。然而事实上,网络购票只不过是电话订票实行后购票渠道的再一次拓宽,对于票源紧张、解决买票难的问题却无济于事。

  千余张火车票被“秒杀”有着数字化时代带来的影响,但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严重的运能与运量之间的矛盾造成的。通俗地说,就是“僧多粥少”。由于运力紧张、票源不足,于是火车票每到这一时节总会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硬通货。从市场经济规律上来理解,当某一种商品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自然就成了稀缺物品,肯定会遭到市场的哄抢,而市场上总会有一部分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现在,只不过是把实体的人群哄抢转换成了虚拟的网络“秒杀”,反映的都是“一票难求”的本质。

  电话订票和网上订票最终能够发挥的最大的功用,就是让旅客享受到便捷的服务,而千余张火车票遭“秒杀”恰是“一票难求”的最真实注解。

 

(责任编辑:邹玉玲)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