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周总理的保护下,曾山才幸免于被“打倒”。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邓六金和曾山一贯勤俭、廉洁奉公,始终保持着无产阶级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他们夫妇对自己,对子女,对亲属,都是言传身教,严格要求,保持着革命的家教家风,培养教育子女成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据邓妈妈回忆,一天早晨,曾山指定刚回到父母身边一年多、年龄只有十几岁的曾庆红背诵《辨奸论》。孩子专心致志背了半个小时,终于把《辨奸论》背得烂熟。晚饭后,曾庆红陪爸爸散步,显然早上背书的事,曾山并没有放过,他问曾庆红:“你知道我为什么要你学习《辨奸论》吗?”
曾庆红若有所思后,就将曾山常说过的话重复了一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曾山笑了,又问:“你具体说说取些什么呢?”
曾山话音才落,聪颖的曾庆红就脱口而出:“为了今后识别事物的好坏。”
“对!”曾山循循善诱,“让你学习《辨奸论》,就是要你学习细致观察问题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去认识问题的方法。”
一个故事一个真理。父亲肚子里总有讲不完的故事。从那以后,“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就深深刻在曾庆红的脑子里了。从父亲那里学来的道理,真是足够他受用终生了。
就是在邓六金勤勤恳恳工作,事业上处于成熟和辉煌的时候,一件重大的家庭不幸落在了她的身上,使她悲恸欲绝,痛不欲生。
1972年,任国务院内务部部长的曾山突然因病去世。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忘叮嘱子女:“我仔细想过了,我这一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党对我好,我也无愧于党……我死后,你们要依靠自己去生活,不要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最后他又强调地说,似乎用了全身的气力:“坚信党!不但你们!咱们家世世代代都要坚信党!”
党和人民给予了曾山同志极高的赞誉和评价。
丈夫去世了,但他生前的音容笑貌仍然时时闪现在眼前,带给她的只有无穷的思念和追忆。
暑往寒来,又是西山红叶尽染时。
1982年,一些老同志邀请邓六金到曾经战斗过的皖南、苏北看望老区人民和老区的建设情况。于是,年逾古稀的邓六金跑了二十多个县,二千多里地,革命老区的建设成就令她耳目一新,但她得知许多地区的老百姓还很穷时,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在一个小山村,邓六金看到一个呆傻的母亲带着两个孩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呆呆地看着她时,她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抱住了孩子,流下了眼泪……
次年,邓六金放心不下这里的孩子,又来到闽西山区。站在这块养育过革命,也养育过自己的土地,邓妈妈心潮滚滚,浮想联翩,革命胜利已经几十年了,可这里的孩子还有许多上不起学,能上学的孩子连个椅子都没有,站在那里听课,教室也破烂不堪,一种深深的自责涌上心头。回京后,邓六金再也坐不住了,与其他同志一起向党中央写了报告,如实地反映了老区生活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后来,中央根据他们的报告先后给皖南山区派出了医疗队,为老区人民诊治疾病;拨教育经费,改善教学条件,为这里的孩子修盖希望小学。当邓妈妈得知这些时,欣慰地笑了,因为她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消息更令人高兴的了。
乐观、开朗、宽容,对生命和事业的执着、热爱,是邓六金老人的品格,我们衷心祝福她的生命之火继续燃烧,而且愈烧愈旺……
(责任编辑:陈洲杰)- 12-06
- 装修 fff - 博文预览
- 12-06
- 家具 家居装修六步骤(上) - 博文预
- 12-06
- 家具 家具店名
- 11-11
- 北京台湾士林生煎包单人餐
- 08-29
- 高精图:中国军方首次公开夏级战
- 08-29
- 实拍朝鲜海军妹妹
- 06-01
- 当雷锋遇上素颜宅男女神
- 05-27
- 为人处世72招
- 05-27
- 51条经典红段子
- 05-27
-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