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故园长征情结

2009-08-18  本文来源于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在董振堂的故乡新河县城西部,一个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广场已经整饬出来。 当地人介绍,去年年底,广场所在地还是一个深两米多的大坑,是全县干部群众听说要建董振堂纪念设施,主动捐款100多万元填埋、整理出来的。按照规划,这里不仅有董振堂事迹陈列馆、雕像,还要建碑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作为河北籍参加过长征的最高级别红军将领董振堂的故乡,新河县人民为纪念董振堂、弘扬长征精神倾注了特别的感情。 县委县政府将董振堂纪念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来抓,以长征精神来纪念长征,举全县之力,全民参与;为做好纪念长征的宣传活动,县电视台开辟了《红军名将董振堂》电视专栏,并每天播放红军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制作董振堂连环画,翻印《红军名将董振堂》和《庞炳勋史料》两本书;在青银高速路新河段显要位置设置董振堂故里巨幅牌匾;同时,以县委的名义向全县广大党员发出了弘扬长征精神建设美好新河的倡议书,激发全县党员的创业热情。 新河县委书记叶宝权说,长征给我们留下了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等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新河人民的英雄董振堂就是长征画卷中的重要一员,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董振堂从农村苦孩子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追求真理、百折不挠、不怕牺牲、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作为将军的家乡人民,应该更好地学习董振堂,弘扬长征精神,励精图治,务实奋斗,以更快更好发展的实际行动,把新河建设得更加美好。
  在董振堂的故乡新河县城西部,一个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广场已经整饬出来。
  当地人介绍,去年年底,广场所在地还是一个深两米多的大坑,是全县干部群众听说要建董振堂纪念设施,主动捐款100多万元填埋、整理出来的。按照规划,这里不仅有董振堂事迹陈列馆、雕像,还要建碑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作为河北籍参加过长征的最高级别红军将领董振堂的故乡,新河县人民为纪念董振堂、弘扬长征精神倾注了特别的感情。
  县委县政府将董振堂纪念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来抓,以长征精神来纪念长征,举全县之力,全民参与;为做好纪念长征的宣传活动,县电视台开辟了《红军名将董振堂》电视专栏,并每天播放红军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制作董振堂连环画,翻印《红军名将董振堂》和《庞炳勋史料》两本书;在青银高速路新河段显要位置设置“董振堂故里”巨幅牌匾;同时,以县委的名义向全县广大党员发出了“弘扬长征精神建设美好新河”的倡议书,激发全县党员的创业热情。
  新河县委书记叶宝权说,长征给我们留下了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等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新河人民的英雄董振堂就是长征画卷中的重要一员,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董振堂从农村苦孩子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追求真理、百折不挠、不怕牺牲、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作为将军的家乡人民,应该更好地学习董振堂,弘扬长征精神,励精图治,务实奋斗,以更快更好发展的实际行动,把新河建设得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苏红网)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