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毛泽东称他为"王胡子" (2)

2009-09-03  本文来源于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当时,八路军主力部队已开赴抗日战场,边区留守部队兵力单薄,难以应付。大敌当前,毛泽东想到了在华北敌后的王震,连忙电令他火速率部回师陕甘宁边区。王震接电后,率三五九旅昼夜兼程,赶赴延安,协同萧劲光领导的边区留守部队,给予进犯的国民党军队以有力的还击。当时,何绍南在绥德,强编保甲,抢劫民财,残害人民,无恶不作。他还采用暗杀、暴动等手段,企图迫使八路军撤出绥德。王震决定拔掉这颗钉子,命令三五九旅指战员深入城乡发动群众,公开揭露何的罪行,宣传中共的抗战主张,实行减租减息,改善人民生活,终于将何绍南赶走。王震受命担任了绥德专区专员。接着,他又指挥所部,在陇东剿灭了与国民党顽固派勾结的赵老五匪帮,从而拔掉了绥德地区的所有反共据点,使陕甘宁边区和晋绥边区连成了一片。 为了打破日、伪军的围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经济封锁,克服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困难,1939年,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1940年底,毛泽东、朱德命王震率部开赴南泥湾,在随时保持战斗准备的情况下,屯田开荒,发展生产。 南泥湾位于延安东南约百余里,荒无人烟,杂草丛生,野兽成群,给部队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很大困难。三五九旅在开进南泥湾以后,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迅速掀起了生产热潮。经过两年多的奋战,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终于变成了粮食堆满仓,稻谷翻金浪,猪牛羊肥壮,鱼鸭满池塘的陕北江南。王震也由于吃苦在前,成绩卓著,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大生产劳动英雄。南泥湾垦荒的创举和经验,对全国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起了典型示范作用。 毛泽东对南泥湾垦荒非常重视,他除了与王震保持经常的联系外,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去南泥湾实地考察。 1943年秋,一个晴朗的中午,毛泽东身着延安土布灰制服,来到了南泥湾三五九旅旅部。他紧紧握着王震的手,称赞道:庄稼长得蛮好啊!王震激动地说:谢谢主席,这是大家的功劳!随行的同志告诉王震,毛泽东来得很早,一进到南泥湾,看到苍翠的群山和长势喜人的庄稼,十分高兴,一边走一边看,连连称赞王震有办法。他和地里劳动的干部战士亲切交谈,整整走了一个上午。 王震想:毛主席经过半天坐车的颠簸和步行,一定很累了,于是请毛主席先到旅部洗一洗,休息一会先吃饭。毛泽东听了,风趣地笑着说:刚来就开饭,可见你们粮食很多啊!但他并没有进屋休息,而是要王震陪他去看新盖的房子和新开的窑洞。 吃饭时,毛泽东关切地问王震:每人每天多少油,多少菜?平均五钱油,菜随便吃。王震回答说。毛泽东又问:星期天要改善生活吗?午饭多半是吃大米、白面。有时杀头猪,有时宰只羊,几个单位分着吃。 王震一边陪毛泽东吃饭,一边介绍部队的生产情况。他告诉毛泽东:刚来的那年,平均每人种3亩地,一般每天只吃两餐用南瓜、洋芋、野菜拌和小米或玉米面做成的杂合饭。1942年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每人每天可吃到一斤半粮,一斤半菜,每月2到3斤肉。今年每人平均种地10亩多,口号是不要政府一分钱,一寸布,一粒米,做到粮食经费全自给。明年的口号是耕二余一,每人生产指标是6石1斗细粮,不仅自己要够吃,还要给政府上交公粮。 毛泽东听着,不时地点头微笑,他对王震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我们不能像国民党,他们连棉衣都要靠外国人。 饭后,毛泽东让王震陪他去金盆湾附近视察。 当王震陪着毛泽东走到一个放展品的房子里时,毛泽东看着那近两尺长的谷穗,结了四个棒子的玉米株,小磨盘似的大南瓜,非常高兴,尤其是看到一个碗口一般大、重达2.5斤的洋芋时,幽默地说:嗬!
  
  当时,八路军主力部队已开赴抗日战场,边区留守部队兵力单薄,难以应付。大敌当前,毛泽东想到了在华北敌后的王震,连忙电令他火速率部回师陕甘宁边区。王震接电后,率三五九旅昼夜兼程,赶赴延安,协同萧劲光领导的边区留守部队,给予进犯的国民党军队以有力的还击。当时,何绍南在绥德,强编保甲,抢劫民财,残害人民,无恶不作。他还采用暗杀、暴动等手段,企图迫使八路军撤出绥德。王震决定拔掉这颗钉子,命令三五九旅指战员深入城乡发动群众,公开揭露何的罪行,宣传中共的抗战主张,实行减租减息,改善人民生活,终于将何绍南赶走。王震受命担任了绥德专区专员。接着,他又指挥所部,在陇东剿灭了与国民党顽固派勾结的赵老五匪帮,从而拔掉了绥德地区的所有反共据点,使陕甘宁边区和晋绥边区连成了一片。
  为了打破日、伪军的围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经济封锁,克服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困难,1939年,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1940年底,毛泽东、朱德命王震率部开赴南泥湾,在随时保持战斗准备的情况下,屯田开荒,发展生产。
  南泥湾位于延安东南约百余里,荒无人烟,杂草丛生,野兽成群,给部队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很大困难。三五九旅在开进南泥湾以后,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迅速掀起了生产热潮。经过两年多的奋战,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终于变成了"粮食堆满仓,稻谷翻金浪,猪牛羊肥壮,鱼鸭满池塘"的"陕北江南"。王震也由于吃苦在前,成绩卓著,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大生产劳动英雄。南泥湾垦荒的创举和经验,对全国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起了典型示范作用。
  毛泽东对南泥湾垦荒非常重视,他除了与王震保持经常的联系外,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去南泥湾实地考察。
  1943年秋,一个晴朗的中午,毛泽东身着延安土布灰制服,来到了南泥湾三五九旅旅部。他紧紧握着王震的手,称赞道:"庄稼长得蛮好啊!"王震激动地说:"谢谢主席,这是大家的功劳!"随行的同志告诉王震,毛泽东来得很早,一进到南泥湾,看到苍翠的群山和长势喜人的庄稼,十分高兴,一边走一边看,连连称赞王震有办法。他和地里劳动的干部战士亲切交谈,整整走了一个上午。
  王震想:毛主席经过半天坐车的颠簸和步行,一定很累了,于是请毛主席先到旅部洗一洗,休息一会先吃饭。毛泽东听了,风趣地笑着说:"刚来就开饭,可见你们粮食很多啊!"但他并没有进屋休息,而是要王震陪他去看新盖的房子和新开的窑洞。
  吃饭时,毛泽东关切地问王震:"每人每天多少油,多少菜?""平均五钱油,菜随便吃。"王震回答说。毛泽东又问:"星期天要改善生活吗?""午饭多半是吃大米、白面。有时杀头猪,有时宰只羊,几个单位分着吃。"
  王震一边陪毛泽东吃饭,一边介绍部队的生产情况。他告诉毛泽东:刚来的那年,平均每人种3亩地,一般每天只吃两餐用南瓜、洋芋、野菜拌和小米或玉米面做成的杂合饭。1942年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每人每天可吃到一斤半粮,一斤半菜,每月2到3斤肉。今年每人平均种地10亩多,口号是不要政府一分钱,一寸布,一粒米,做到粮食经费全自给。明年的口号是"耕二余一",每人生产指标是6石1斗细粮,不仅自己要够吃,还要给政府上交公粮。
  毛泽东听着,不时地点头微笑,他对王震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我们不能像国民党,他们连棉衣都要靠外国人。"
  饭后,毛泽东让王震陪他去金盆湾附近视察。
  当王震陪着毛泽东走到一个放展品的房子里时,毛泽东看着那近两尺长的谷穗,结了四个棒子的玉米株,小磨盘似的大南瓜,非常高兴,尤其是看到一个碗口一般大、重达2.5斤的洋芋时,幽默地说:"嗬!这洋芋蛋真顽固啊!"把大家都逗乐了。
  这天,毛泽东还参观了战士宿舍、养猪场等地方。王震多次劝毛泽东回去休息,但毛泽东毫无倦意,兴致勃勃,一直到天黑才回到住处。
  毛泽东在南泥湾的几天中,白天,由王震等人陪同,察看庄稼,巡视部队,和战士、老乡交谈,接见劳动英雄。晚上,住在阳湾的一个窑洞里,和王震等一起研究工作。
  1943年11月底,陕甘宁边区生产展览会和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同时开幕。毛泽东亲自参观了展览会并接见了王震。他高度地评价和总结了军队的生产,指出:"我们的军队既不要国民党政府发饷,也不要边区政府发饷,也不要老百姓发饷,完全由军队自己供给,这一创举,对于我们的民族事业,该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啊!"
(责任编辑:苏红网)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