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式平是我党的早期活动家,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闽浙皖赣苏区和红十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江西省第一任省长。
邵式平是我党的早期活动家,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闽浙皖赣苏区和红十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江西省第一任省长。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党和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一
一九00年一月二十七日,邵式平诞生于江西省弋阳县邵家坂。邵家世代务农,父亲邵茂奎生有五儿一女。邵式平排行老三,自幼聪慧。十岁,父亲去世。十六岁,在至亲的帮助下,考入弋阳县高等小学堂,与方志敏同窗三载,结为挚友。他们发起成立了[弋阳九区青年社],立志[铲除人间不平,和恶势力斗]。他们敢于破除迷信,邀请爱国老师演讲,组织学生查禁日货,由一个普通青年成长为一个爱国主义者。两人的名字同时传遍全城。一九一九年七月,邵式平考入南昌一中。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积极投入革命洪流,追求真理和光明。一九二0年夏,邵式平与方志敏等一起加入了袁玉冰、黄道等在南昌倡导、组织的[鄱阳湖社](后改名为[江西改造社])。他们出版了《新江西》季刊,提出了使[黑暗的旧江西]变成一个[光明的新江西]的战斗口号,认真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一九二三年秋,邵式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史地系。在李大钊、赵世炎、瞿秋白等革命先驱的影响下,邵式平以[革命救国]的思想取代了[读书救国]的愿望,开始踏上了革命的征途。一九二四年初,邵式平被接收为改组后的国民党党员,任命为北京七区北师大国民党区分部书记,还当选为北师大学生会主任,从事学生运动。[五卅]运动时,邵式平建立了北师大[沪案雪耻会],当选为学生军总指挥,组织了规模空前的示威游行,声讨帝国主义在上海的血腥屠杀。[五卅]运动后,邵式平又勇敢地参加了党和李大钊亲自领导的关税自主运动。经北师大党支部书记黄道介绍,邵式平于一九二五年十一月被批准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十二月转为共产党员。后任北师大史地系党支部书记,还当选为北京学联总务长。此后,邵式平在党的领导下,在北京参加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活动。[三·一八]惨案后,北京一片白色恐怖,党、团组织活动转入地下,邵式平遭到通缉,被党组织以[北京沪案后援会湘、鄂、赣特派员]的公开身份,派回江西搞革命活动。
一九二六年五月,邵式平回到南昌,被任命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监察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积极参加支援北伐军入赣的革命工作。九月,北伐军攻占南昌,邵式平被任命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特派员。也以特派员的身份,纵横驰骋于赣东北大地,开展工农革命运动。同年秋,邵式平建立了中共弋阳县支部,并当选为支部书记。这是赣东北第一个党支部。经中共江西区委农书记方志敏批准,在弋阳党支部的领导下,于十一月中下旬组织了漆工镇暴动,这便是后来广泛流传的[两条半枪闹革命]故事的由来,它揭开了赣东北武装暴动的序幕。一九二七年初,邵工苹 组织了震惊全国的大闹龙虎山[天师府]斗争,摧毁了这个顽固的封建堡垒,极大地推动了农民运动。
一九二七年二月一日,二十七岁的邵式平和二十二岁的共产党员胡德兰在弋阳结婚。这是具有共同革命理想和深厚情感的婚姻。
一九二七年四月,邵式平直接领导了我党在赣东北地区组织的第一次武装夺取县政权的斗争。他指挥各乡农会会员,一举攻克横峰县城。邵式平以省政府特派员的身份,宣布撤销原横峰县长和公安局长的职务,任命共产党员邹秀峰为县长、吴先民为县公安局局长,成立了县农民自卫军。这次斗争的胜利,显示了农民在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活动,为以后创建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此后,根据方志敏提议,经江西区委批准,邵式平留在南昌,任省训班教育长兼党总支书记。他还应朱德的邀请到军官教导团任政治教员,主讲农民问题。五月初,邵式平受方志敏委托,以省农民协会特派员身份在贵溪县主持召开[五·七]反蒋大会。[马日事变]后,国民党省政府主席朱培德在南昌叛变,宣布戒严,下令停止工农运动。江西区委转入地下工作。六月下旬,邵式平出任中共景德镇市委书记。刚离开南昌,便遭[通缉]。他临危不惧,在景德镇举办训练班,进行整党,组建了中共浮梁县委,粉碎了敌人精心策划的[亲善大会],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右派的嚣张气焰。[七·一五]宁汉合流之后,全国革命形势逆转,景德镇重新陷入白色恐怖之中。邵式平遂化名[余艳王],化装成江湖郎中,回到弋阳。故而以后有敌人称其为[邵阎王]一说。
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继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中旬,邵式平和方志敏、黄道等在赣东北弋阳、横峰地区举行了弋横起义,开始了创建赣东北根据地的伟大事业。一九二八年二月至四月,邵式平偕同胡德兰冒险去上海找党中央,向周恩来汇报赣东北暴动情况。回弋阳后,正值中共弋阳县委成立,邵式平被任命为横峰区委书记。在弋阳县委领导下,正式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师第十四团一营一连,同时还成立了赤卫队。五月中旬,横峰召开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邵式平当选为县苏维埃主席。六月上旬,中共横峰县委成立,黄道任书记。黄道去贵溪开辟第二个革命根据地后,邵式平代理书记。
弋横两县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使敌人极度恐慌。国民党军对其大举围攻,局势非常严峻。六月二十五日,邵式平等出席了由方志敏主持召开的著名的方胜峰会议,这是赣东北斗争史上一次由游击战争转变到创建红军与开展苏维埃运动的关键会议。根据会议决定,将主力部队全部集中,由邵式平统一指挥。邵式平于二十六日指挥根据地军民大战金鸡山,三战皆捷。金鸡山大捷后,工农革命军一连扩编,改编为红军第二军第二师第十四团,仍由邵式平负责指挥。他根据方志敏的交代,采用[避实打虚]、[相机袭敌]、[攻其不备]等战术,于一九二八年九月二十三日晚,指挥红军攻克横峰县城。他还善于开展[士兵运动],瓦解敌人。这些,充分显示了邵式平杰出的军事领导才能和斗争艺术,受到了方志敏的高度评价。十二月,在湖口县召开的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邵式平被选为省委候补执委。
根据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决定,邵式平、黄道等在一九二九年新伊始,筹建信江特委。二月,特委成立,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吴先民、方志纯等七人组成。特委内设常委会,由方志敏、邵式平和黄道组成,邵式平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同时兼任横峰县委书记。四月底,红十四团改编为江西独立第一团,受邵式平直接指挥。这年,战事频繁,邵式平指挥红军独立团,给[围剿]的敌人以有力的反击,打了很多胜仗,取得了茅岭之役、关王殿战斗等重大胜利,击败了敌人的[砍树运动],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发展壮大了红军。一九三0年一月,独立团由四方连扩编为六个连。同月,邵式平遵照信江特委的部署,率红一团从苏区转向外线作战,一举攻克上饶城。攻克上饶城后,由方志敏接任军委主席,他则分管信江政府工作,大力开展苏维埃运动,打土豪,分田地,建政权。不仅巩固扩大了信江八县苏区,还开拓了向赣北、皖南发展的前沿阵地。为适应形势需要,信江特委决定建立信江军政学校,并任命邵式平兼任校长和政委。这所学校,为红军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吴克华、饶守坤、黄元庆等我军杰出将领和党的高级干部,都是这所学校毕业的。
这期间,蒋、冯、净、阎军阀混战,信江特委作出攻打景德镇的决定。邵式平英雄孤胆,只身潜入景德镇了解情况,勘察地形,为特委制定奇袭景德镇作战方案立了大功。这一仗,红军兵不血刃,智取瓷都,大获全胜,部队兵力由一千多人激增至四千多人,装备大大加强,使根据地扩大到赣北,苏区纵横五百余里。
由于中央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决定,指示赣东北红军去[夺取九江,切断长江],并将信江特委改为赣东北特委,邵式平调中央受训。他从中央回赣后,红十军已先期成立,周建屏任军长,邵式平任前委书记兼政委,奉命率军攻打九江。由于九江有敌人重兵防守,邵式平牢记方志敏[相机行事]的嘱托,没有完全按照李立三的错误主张去攻坚打硬,而是制定了坚持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和分兵以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相结合的作战方案,因而攻克了都昌、波阳、彭泽、马当、秋浦、乐平等城镇,并进行了这一带的[赤化]工作。
中国工农红军的迅速发展和革命根据地的日益,使国民党极度恐慌。蒋介石在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反革命[围剿]的同时,调集四个师约三万兵力,企图吞掉赣东北红军。九江回师后,邵式平仍为赣东北军委主席,他与方志敏、周建屏运用[撒开双手,引敌深入]的作战方针,组织赣东北军民全面投入了第一次反[围剿]的战役,连续打了珠仙桥、上饶、河口、七星尖四个漂亮仗,粉碎了敌人的疯狂[围剿]。赣东北苏区全面恢复并有所发展。一九三一年三月,在横峰葛源正式成立了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邵式平任军委会主席。
一九三一年四月,蒋介石调集二十万军队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反革命[围剿],同时派重兵分路进攻赣东北苏区。在这次反[围剿]中,邵式平指挥红十军八十一团三日三仗,取得三战三捷的辉煌战果;方志敏亲自率领红十军进闽北,邵式平给予了有力支援;闽北返师后,邵式平又指挥红军取得弋阳冷水冷水坞战斗、横峰何家坝战斗的重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赣东北的第二次[围剿]。这时,赣东北根据地已发展到包括闽浙皖赣四省的几十个县,人口一百多万,红军三万余人,是赣东北根据地的全盛时期。
此后,由于王明[左倾]路线向赣东北的渗透,中央代表曾洪易等在赣东北全面推行王明路线,撤销了邵式平的军委主席职务。部队损兵折将,根据地损失很大。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赣东北省改称闽浙赣省,赣东北军委改为闽浙赣军区,邵式平任军区政治部主任。一九三三年一月,奉中央电令,邵式平和周建屏率红十军南下信江,与中央红军会师于贵溪上清宫。从此,他离开赣东北根据地,踏上新的革命征程。
二
一九三三年四月上旬,邵式平受闽浙赣省委和方志敏的委托,与方志纯一同到瑞金向党中央、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汇报工作。此间,邵式平第一次与毛泽东会见,深受教益。五月,邵式平根据中央决定,到资溪筹备成立闽赣省,开展了紧张的筹备工作。同月,在黎川县湖坊村召开闽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会议,邵式平当选为主席团主席。与此同时,闽赣省委成立,顾作霖任书记,邵式平等为常委。闽赣省成立后,头一件大事是创建红七军团,发展地方武装,邵式平为此作出了贡献。在第五次反[围剿]中,蒋介石百万大军压境,闽赣省首当其冲。由于博古和李德指挥错误,闽赣省内外交困。黎川失守后,闽赣省委、省革委机关迁入福建建宁县城。十一月十二日,在建宁召开了闽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宣告闽赣省在苏维埃政府的成立,选举邵式平为主席。在闽赣省,邵式平动员一切力量投入革命战争,积极扩大红军,筹粮、筹款支援前线。同时,组织群众武装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地主反动武装。当时正是王明路线统治全党的时期,因此闽赣省亦深受其害。批判[罗明路线]和肃反扩大化,引起人人恐慌,连邵式平也被怀疑为[AB团]。由于邵式平坚决抵制[左倾]错误路线,被撤去了一切职务,调回中央接受审查。在毛泽东的极力保护下,才将所谓的[AB团]一案予以否定。
一九三四年十月,邵式平满怀对[左倾]机会主义的怨愤,满怀对闽赣、闽赣苏区的眷恋,从瑞金踏上了艰苦的长征路。长征初,邵式平职务变动较多。十一月任中央军委第二纵队参谋长。十二月,二纵队改编,调任中央军委纵队政治部主任。到遵义时,调任干部团地方荼中农民部长,后调任地方工作部部长。到西昌时,调任红五军团地方工作部部长。一九三五年六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两河口会议决定到红军分左、右两路军同时北上。邵式平所在部队归左路军张国焘等指挥。在张国焘进行另立中央的活动时,邵式平错误地支持了张国焘。长征结束,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后,邵式平对自己的错误作了深刻的检讨和坚决的改正,得到中央的嘉许。
在抗日战争时期,邵式平从抗日军政大学二期毕业后,一九三七年八月间,任抗大高级训练班班主任。九月,调任陕北公学教务处主任,培训政治工作干部。一九三八年一月,任关中陕公分校教务部长、校党组成员。十二月,到晋察冀边区灵寿县创办抗大第二分校,任副校长。
一九三九年二至十月,邵式平调任晋察冀边区第五专区(平山区)专员。他着重抓了财政、春耕、选举和扩军等工作,第五专区被边评为模范专区。十月,调任晋察冀边区粮食局长。他对边区的粮食工作采取了得力措施,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条例,工了主要的是粮库、粮票和粮食预决算三大制度。边区的粮食工作受到晋察冀军区和边区的充分肯定。一九四二年十二月,调任边区工商管理局局长。一九四三年二月,告别晋察冀边区,回到延安。回延安后,在中央党校学习。他积极投入整风学习和大生产运动。一九四四年五月,他所在的小组讨论通过了《关于邵式平同志工作思想的审查和结论》,认真负责地审查了他的历史,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了他入党以来的布置,主持在延安学习和闽浙皖赣苏区的同志座谈研究,写出了《闽浙皖赣(赣东北)党史》。
抗战胜利后,邵式平被任命为新四军南下干部办事处主任,离开延安,率领一个干部大队向华中进发。行至山西清源,接中央命令转赴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他基本上在东北工作。一九四六年一月,任吉江省军分区副政委。二月任辽吉省委副书记兼省军区副政委、省军区政治部主任。七月至十二月,又调嫩江省委工作。一九四七年一月,被任命为西满分局委员、西满分局财经委副主任,开始在李富春领导下从事经济工作。七月,调任东北行政委员会经委副主任兼计划处处长。十二月,任东北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一九四八年七月,东北经济委员会改为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后,改任工业部副部长。十月,任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东北行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委员,直至一九四九年二月离开东北南下。在此期间,他深入白山黑水调查研究,通过考察,学会了自己原来不懂的东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了解了全局工业生产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经济建设中的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邵式平出色的经济工作受到东北局的肯定,也为后来主政江西积累了经验。
三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邵式平为江西省第一任省长。
邵式平主政江西后,面对南昌市一幅凋零破败、民不聊生的景象,亲自担任南昌市城市建设委员会主任,组织力量编制《南昌市城市建设方案》,绘制《南昌市新城区计划图》。他提出了为生产、这人民服务和发展新城区、兼顾旧城区的建设方针。他眼光远大,预见性强,提出了修建纵贯全市南北两千多米,宽八十米的八一大道,后因故只修成六十米宽,但这条英雄城的交通大动脉,至今也不落后。按他的意见修建的省政府办公大楼和江西宾馆,至今仍巍然屹立。正如他当年所说的[五十年不落后]。修建八一大桥时,他主张桥要修宽些,桥身应能并行四辆汽车。这一意见未被采纳。他在参加通车典礼回来的车上对工作人员说:[你们现在都兴高采烈,觉得八一桥宽大宏伟,恐怕过不了十年,就非建第二座八一大桥不可。]足见他的卓识远见。
在邵式平的关怀下,奠定了南昌市区发展的基本框架、路网和布局。改建和扩建了八一公园,新建了人民公园和民德路公园。五十年代中后期,邵式平提出了以麦园为中心建设科学城的构想。此外,在邵式平任南昌市城建主任期间,还开展了市政道路建设,新建了抚河桥,兴建了防洪圩堤及码头,发展了城市交通、给水工程和园林绿化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令瞩目的成就,为此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有这一切,无不凝聚着工平的智慧和心血。
邵式平身为省长,情系老区。江西人民哺育了他,他一刻也没忘记老区和老区人民。他多次深入老区,轻车简从,走村串户,慰问群众,教育干部,视察工作,何必民情,生动地体现了他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之情。在他主持下,省人民政府制定了《革命烈士追恤工作方案》。由于中共江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重视,江西的老区工作和优抚工作受到中央内务部高度评价。
邵式平深知全面开发山区的重要性。根据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经邵式平倡议,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建立农、林、牧、渔综合垦殖场。一九五七年十二月,江西开辟了创办垦殖场、全面开发山区的重大战略措施和有效途径,这是创造性地执行中央指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次成功实践。
邵式平是江西工业建设的奠基人之一。他曾为此殚精竭虑,奋斗不息。他挂帅建设的三二0厂(洪都机械厂),是我国[一五]期间的一项重点工程,是全国六大航空企业之一。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一九五四年七月,我国自己制造的雅克--十八型飞机,提前一年零两个月飞上了祖国的蓝天,毛泽东主席为此写来嘉勉信。八月二十六日,中央军委副政府彭德怀批示,同意雅克--十八型飞机成批生产。英雄城为新中国飞机的诞生地。
发展工业支援农业是邵式平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一九五八年,他抓[八一]处于万能拖拉机的研制,便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思想。他以省长兼省科委主任的身份,亲自抓研制工作,不到几个月,便将生产出水旱两用的万能拖拉机带到北京参加[五一]游行。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一百五十六项重点工程,江西占六项,即大吉山钨矿、西华山钨矿、岿美山风钨矿、上犹江水电站、洪都机械厂和南昌八一大桥。同时,新建、扩建了地方重点项目一百六十九项,如江西棉纺织厂、江西造纸厂、江西拖拉机厂、江西第一糖厂、南昌柴油机厂、萍乡钢铁厂等二十个大中型企业,为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这些,无不凝聚着邵式平的心血。
三年困难时期,江西局势比较稳定。在省委的支持下,邵式平为中央分忧,积极向中央调拨粮食,支援灾区。三年中,江西共调出粮食一百二十多万吨,为国家了无私奉献。
重视教育,是邵式平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孕育的重要思想。从赣东北的信江军区政委,到陕公教务长,他积累了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他一生著有大量教育文章,他的教育思想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解放伊始,他便主持制定了《江西教育改革方案》,一九五一年亲任三二0厂技工学校校长,迅速培养了满足生产需要的大量人才。一九五八年他建议创办的江西共大总校和分校,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一九六三年,江西共大被列为对外开放单位,举世瞩目。它以我国改革农村教育结构,发展农村教育的一项突破性成果而载入教育史册。一九五八年,他被江西师范学院和江西工学院聘请为名誉教授。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邵式平教育文选》中。他尊重这,重视理论,关心文艺,是青年的良师,老师的益友。
邵式平一生为政清廉,豁达大度,为人正直,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信赖。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纷呈了党和人民,自己一尘不染,始终保持了普通劳动人民的本色。
邵式平在党内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毛泽东曾称赞说:[邵式平不错,能武能文]。一九六一年四月,毛泽东会见古巴代表团时说,我们中间有个大知识分子,就是邵省长,他读过大学。毛泽东还亲切地称他为[邵大哥]。邵式平能写文章,有演讲才能,而且喜爱书法,会作诗歌,真可谓多才艺。
邵工苹 一生擅长作诗填词。江西一年一度的[谷雨诗会],就是邵式平一九六一年四月建议开展的活动,成为江西的诗歌节。由于邵式平思路开阔,因而诗歌题材丰富。有歌颂革命战争的,有描写战友情谊的,有颂扬大好河山的,有鞭挞邪恶势力的,有吟物诗,有追忆生平诗。风格上也有鲜明特色,诗如其人,语言简洁晓畅,内容丰富健康,格调高雅明快。他一生留下百余首诗词,成为反映他人生的一条重要轨迹。一九八九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邵式平诗词选》,这一精神财富永远留给了后人。
邵式平书法始学颜体,后兼习魏、隶,功力深厚,自成面貌,深为人们所钦佩。他的遗世书法作品共有一百多幅,这些中途最早的书于一九五六年,最晚的书于一九六四年。内容有毛泽东诗词、中国古代诗词、自作诗词,名言警句和少量题词。书法风格统一,雄健遒丽,端庄疏明,凝重大气。
一九六二年除夕之夜,邵式平突然出现心绞痛,接着便是持续不断地高烧。从此,卧床三年,辗转病榻。党中央、华东局和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邵式平的病情,毛泽东、周总理、朱总怀念等亲自过问。一九六四年二月,朱德同志亲临南昌探视。病重期间,毛主席南下巡视,特派汪东兴和自己的保健医生看望邵式平。病中,夫人胡德兰日夜陪伴,互相勉励。邵式平与胡德兰是出生入死,并肩战斗四十多年的战友和夫妻,他们除长征分别三年外,共同生活了三十五年,生育过两男三女,均因革命斗争送于他人,只有长女邵佳玲解放后被找回身边。长子五岁被地主杀害。次子下落不明,次女和第三个女儿病死。邵式平一家,满门忠烈,先后有十五位亲人为革命牺牲,七位亲人被敌人抓去卖了,下落不明。邵家为党为人民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一九六五年三月二十四日,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江西省省长邵式平终因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六十五岁。
(责任编辑:苏红网)
社区热贴
- 12-06
- 装修 fff - 博文预览
- 12-06
- 家具 家居装修六步骤(上) - 博文预
- 12-06
- 家具 家具店名
- 11-11
- 北京台湾士林生煎包单人餐
- 08-29
- 高精图:中国军方首次公开夏级战
- 08-29
- 实拍朝鲜海军妹妹
- 06-01
- 当雷锋遇上素颜宅男女神
- 05-27
- 为人处世72招
- 05-27
- 51条经典红段子
- 05-27
-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