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颇有远见卓识的省长--邵式平

2009-10-07  本文来源于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1949年5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南昌后,英雄的南昌城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解放后江西省第一任省长邵式平从国民党手上接管南昌时,交给他的是一个百孔千疮的破败城市......
  1949年5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南昌后,英雄的南昌城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解放后江西省第一任省长邵式平从国民党手上接管南昌时,交给他的是一个百孔千疮的破败城市:22万市民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大街小巷分布着100多处棚户区;27条总长44.7公里的道路,龟裂破烂,坑坑洼洼;全市267盏路灯,稀稀拉拉,眨着鬼火般的眼睛;34条街道的下水道大部分淤塞,逢雨都得涉水;日供水量1200吨,那是专供346户豪门之家的享用之物;一条4.5公里的公共汽车营运线,只有5辆美国福特木炭车,且时开时停;中山路、中正路(现改名胜利路步行街)虽商贾云集,全年社会商品销售额才4725万元;全市414家工厂,全年工业产值才2818万元……
  就在这百废待兴的时候,邵式平省长亲自出马兼任南昌市城市建设委员会首席主任委员。1951年,南昌市规划城市建设的时候,他以宏大的气魄和战略眼光,在城东废城墙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又长又宽的八一大道,这在当时创造了一项全国之最。像八一大道这等规格的通衢大道,在今日之中国并非稀罕,几乎每一座大中城市里都有这样一条主干道来支撑城市。可是50多年前的中国大地上能与八一大道并驾齐驱的只有北京的长安街!怪不得兴建八一大道的消息一传开,招来了种种责难和非议:"南昌在修飞机跑道!""江西在搞劳民伤财!"……面对种种责难和非议,邵省长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正是要让八一大道将来能降落直升飞机的!"他还高瞻远瞩地指出:"搞城市建设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要有50年不落后的眼光来规划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委员会的决策会议上,邵省长用一个"干"字,回答了少数人的责难和非议,稳定着下属们动摇不定的情绪。
  一年之后,八一大道建好了,议论远远没有终结。随着国家口号的变更,人们对邵省长的贬褒亦在沉浮!否定,肯定,继而否定,复而肯定……绵延了十多年。
  1961年9月,周恩来总理视察南昌。周总理步行在当时只有在北京才有的如此大道上,对邵省长连连夸赞:"不错,很有气派!"
  斗转星移,如今50多年过去了,尽管南昌市的城区在不断扩大,人口、车辆和商店越来越多,但人们漫步在八一大道上,只见整条大道宽阔整洁,来往车辆和人流秩序井然,大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各种高层建筑物,更衬托出八一大道雍容的气派,她与整个城市显得是那样的和谐协调。这50年代修建的大道,到5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适用。它为南昌乃至江西的交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受益半个多世纪的决策!","一条超前型的大道!","一位有远见卓识的省长!"这是漫步在八一大道的南昌市民,发自内心的对邵省长的深深赞扬和怀念
(责任编辑:苏红网)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