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先是坚持艺术具有社会价值。如果只就大一点的说,我以为至少有下面两种:(一)同情的唤醒。艺术有它所必有的社会成分,利用人类对于美的憧憬,唤起在人类中熟睡了的同情。(二)生活的向上。艺术由它所反映的生活,提醒我们的自意识,促成生活的向上既是真的艺术,必有它的社会价值;它至少有给我们的美感(墨)他将美感看作社会价值的一部分,同时又强调了艺术的独立性,即美与美感的独特作用。这与直接将艺术看作生活的反映、可以直接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功利派也是不同的。
成仿吾作为创造社主力批评家与创造社重视文艺批评密切相关。《创造季刊》创刊号上设置的"创作"、"评论"、"杂录"三栏目,"杂录"实际上也是谈论文艺的。第2卷第1期出版《创造周报》的预告:"这回的周报想偏重于评论介绍而以创作副之"。共出52期,留下一批独具风格且自觉从事文学批评实践的理论资源。《创造日》共出101期,其目的仍是"想以纯粹的学理和严正的言论来批评文艺政治经济"。成仿吾借助这些平台,在文学批评领域不遗余力,逐步建立自成体系且独具风格的文论思想,在现代文论史上具有独特价值。一、批评的独立与独创建设现代文学批评的独立价值并尽力厘清一些是非是成仿吾文论的重要努力方向。"没有比文艺批评还容易被人误解了的,它的职务在哪里?它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都是很难解答的问题。不仅我们现在的文艺界因为这些疑问不曾得到正确的答解陷在一种混乱的状态,便是外国的批评家也很少能为正当的解答的"。
他首先是坚持艺术具有社会价值。"如果只就大一点的说,我以为至少有下面两种:(一)同情的唤醒。艺术有它所必有的社会成分,利用人类对于美的憧憬,唤起在人类中熟睡了的同情。(二)生活的向上。艺术由它所反映的生活,提醒我们的自意识,促成生活的向上","既是真的艺术,必有它的社会价值;它至少有给我们的美感"。(墨)他将"美感"看作"社会价值"的一部分,同时又强调了艺术的独立性,即"美"与"美感"的独特作用。这与直接将艺术看作生活的反映、可以直接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功利派也是不同的。
成仿吾认为,文艺或者说文艺活动,其实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创作,一是批评。两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离的。但是,他没有将文学批评看作其他事物的依附物,也否定了批评是创作的依附。成仿吾看到,对于文学批评,文化现实与传统依然存在很多偏见。批评因为无法摆脱与习俗、与政治、与利益关系的纠缠使批评风气不正,这些问题如果不理清,不仅批评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对创作与风气也是不利的。成仿吾力求通过理论建构赋予文艺批评的合法性与独立性。在成仿吾看来,独立的创造性的精神是批评的一个"常识",对这种"常识"的背离绝对不能容忍。而一旦实施批评,他认为只要发自内心真实,是无所谓好丑,是超越是非的。
作为一个批评家,成仿吾充分地看到批评的现实令人不满,而批评的正确观念依然没有建立,因此一方面他"奉着良心的指挥,为正义与真理而战",另一方面,着手批评的理论建设,"所以进步无批评不可,欲求进步,我们应当建设真确的批评"。为此,他不仅探讨了批评的存在性、价值性与独立性的问题,同时探讨了批评的标准、方法和批评家等必然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批评的标准,成仿吾提出,"我们的批评的标准应有以下两种性质:1.超越的。2.建设的。""超越"是"对于一切既成的思想与见解要能超然脱出",维护这个标准就是标准建设工程的进步,通过不断的建设的努力,建设一个永远的标准,这是我们的文艺批评所应履行的使命!这个"永远的标准"显然不是指存在一个绝对客观真理,而是去"发现"具有普遍规律性的标准,"从个性中认出普遍性,从小我中认出大我,从小异认出大同"。
他坚持"有话直说","不合理的独断与浅薄的印象"也应当屏绝,要"追求更真实的基础以至于无穷"。"我们要更忠于文艺;不要颠倒是非,尤不可冤屈作者",以"自己的人格做后盾""维护批评的尊严"。为此,"为文艺批评的人,应该还要冷静一点,应当还要严肃一点,应当深就全体的效能与艺术观察--用冷静严肃的态度观察,也用冷静严肃的态度表现出来才好。
在成仿吾看来,"主观"与"客观"并不是二元对立的。"主观与客观是相对的,有此必有彼",都是人精神世界的存在方式,"主观"即直观的、经验的,是客观的基础与前提,"客观"是在直观发展途中,统一、区别而固定自己的普遍即是对象(客观)。他强调了两者的联系,但区别了两者的不同,批评应该是在"主观"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悟性、理性之后做"客观"的判断。虽然成仿吾并没有真正揭示衡量"客观"的标准是什么,也没有揭示"主观"如何作用"客观"而"客观"如何超越"主观"的内在关系,但是,他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对批评标准认识的思路是正确的。"我们应当超越一切偏执的见解……所以为文艺批评时,如果想捉住作品的全部,我们非囊括一切部分的知识不可。总而言之,我们如果想捉住作品的实在与全部,我们的心境当如一碧的澄空,没有丝毫云雾,而又能把一切的个体包涵。要这样我们才能给各作品以相当的评价。""我们承认作品的世界之独立性……批评的主要的工作既是随作者的指导,由部分的感触构成一个具体的整个,那么,这种工作之前,却有两个困难之处:我们要有十分的感触力,来捉住作品所描写的对象。我们要有十分的想像力,来构成一个具体的整个。
二、全而美的文艺观成仿吾的文艺观与他的"使命"感密切联系。面对新文学,我想我们的新文学,至少应当有以下三种使命:"对于时代的使命"、"对于国语的使命"、"文学本身的使命"。那么,什么样的文学艺术才是他所认为的理想的文学艺术呢?成仿吾充分认识到文学独特性的一面,确立了文学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的思想载体,而这种载体应该是"全"与"美"的统一体。
他强调指出:"至少我觉得除去一切功利的打算,专求文章的全与美有值得我们终身从事的价值之可能性。而且一种美的文学,纵或他没有什么可以教我们,而它所给我们的美的快慰,这些美的快慰与慰安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更新的效果,我们是不能不承认的。""我们要追求文学的全!我们要实现文学的美!"成仿吾认为文艺形式所以要美,是由内容的"全"所决定的,也是文艺的功能目的所要求的。文艺要表现时代、社会、历史、个人相互融汇的完整内容(全),必然要借助美的形式作浮雕式的表达,否则内容再"全"也会变得残缺不全。文艺要"给新醒的民族以精神粮食",对人形成"震撼的热力",引人产生美感,让人感到"生的欢喜"和"生的跳跃",也必须要求美的形式,否则,再好的内容也不能动人,甚至难免"被时辰的潮汐淘汰得无影无踪"。可见,成仿吾认为艺术是"全"与"美"的统一,思想情感与形式的统一。成仿吾强调来自内心自然、纯沽、鲜美、真实乃至博大在美感中的重要作用,肯定作品由这种情感组成的一个以艺术的方式存在的独立完整的世界。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进入艺术的最高境界--"没入",既作品能让读者不自觉处于沉浸与共鸣的状态。成仿吾艺术观的独特性,在于他认为,个人情感有向社会渗透、扩张的功利性作用,是一种矢志改造社会、抗击时代昏暗的热情,一种唤起人类良心、引导人类解放的真情,一种具有启蒙特性、自由气质和狂飙突进色彩的激情,一种关乎人类"终极关怀"追求的热情。
当然,这个境界是一个"伟大而神秘"的状态,成仿吾并没有真正解决"全"与"美"如何统一的问题,也没有更细致具体解决"全"与"美"在作品中如何具体体现的问题,他只断定艺术表现应该是"暗示"的,是"浮雕式"的,是"具体的"同时又是通向"普遍性",是"情感的"又是"社会"的,是"真实主义"而不是庸俗的"写实主义"。他尝试着想从七个方面加以具体说明:(一)"艺术的世界"。排斥作者"无端的跑出来,妨碍我们的没入"。(二)容量。以事实的个数除篇幅所得之商,即这篇文的容量。所以篇幅要恰到好处,避免庸俗又避免稀薄。(三)追怀。直接是生命的和诗美的。(四)暗示的推移,"一字一句能在读者的想象中,诱起不断的预想"。(五)效果。注重全体效果与部分的效果的技巧。(六)音乐。可以增加美的效果。(七)美文。文字的简洁优美,亦全体的生命所系。这七个方面都力求用相对实用的技巧与策略来实现"全"与"美"统一的艺术理想,虽未必准确清晰,但是具有针对性与启发性。
三、真而勇的主体精神建构重视主体精神建构是成仿吾文学批评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仿吾将"艺术人生"和"人生艺术"实际上是等同起来看的,艺术的"全""美"与"人"的"全""美"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要追求艺术的"全"与"美",自然要重视主体的批评。
这当然是一个复杂博大的问题,对此,成仿吾其实是深有所感的,譬如,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的艺术家",他强调了知识、心情、修养、道德等重要性,在知识上又强调科学知识等广博知识的必要储备,实际上,依然只是一个笼统而空泛的观念而已。但是,他建立了一个逻辑基点,即着重强调了"内心要求"即主体内在精神的重要性。它的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同情心。它是人性的普遍性即"全"与情感性即"美"的统一。在他看来,社会的堕落与混乱都是"同情心"丧失的结果,所以,文学要承担唤醒"同情心"的责任,要传布"爱"的宗教。二是伟大的心情。"一个真的艺术家当真是一种真的心情的伟力之所有者,而且他如要成为伟大,他也必定要养成伟大的心情。这便是真的艺术家与他的修养的要点。""所以真的艺术家,我们可以简单地说,他是有伟大的心情而能以人生为艺术的人,他是超人,他是人而神。"三是勇气心。"积极的表现","不顾一身的利害","为高尚的目的苦战"。
成仿吾从一些历史英雄人物那里汲取了伟大传统的启示,将它们与时代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充满着知识分子返观与重塑的价值立场,显示出超越性的一面。正因为如此,他坚守"真"、"勇"、"美"的精神,坚持独立且特行的批评风格,用批评实践自己的艺术人生与人生艺术,自觉担当建设新文学的使命,他批评态度严肃、求真,力求学风严谨、以理服人,并没有帮派作派和浅薄愤青的倾向。
成仿吾评论《呐喊》,是颇下了一番决心的。"我是个不能说趣话的人,我的笔偏是我的叛逆者。世人的批评没有比对于我更不公平的,然而我颇自知这是我自己性格上的缺点,也是我自己的将以悲剧完结的命运"。所以,决定来一次"灵魂的冒险"。可见,成仿吾评论《呐喊》有一个动因是对反击文坛上《呐喊》评论"不公平",这可能是针对茅盾的评论或者可能是对《呐喊》评估过高、赞美一片的现象,这种过度敏感的叛逆与针对性自然会影响这篇评论的客观性,似有过犹不及的嫌疑。但是,他没有"为尊者讳",坚持用自己的标准对《呐喊》加以评判,批评《呐喊》过于写实、重再现与描写,转而推崇重暗示、表现作品,这些结论非有人身攻击的动机,亦无刻意贬低之嫌,至少算一家之言。其实,他并没有一笔抹杀《呐喊》的价值,而是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辩证的评判,对《呐喊》做了类型划分并逐一评析,具有侧重"形式"分析的新意。他肯定了鲁迅写实性作品的"高超的手腕",他承认"《风波》、《故乡》是不可多得的作品",总体而言,《呐喊》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批评的多样性存在与可能,也暗示出《呐喊》思想艺术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成仿吾推崇《不周山》,放到《呐喊》整体性评价中当然偏颇,但是他对《故事新编》独立价值的发现却是现代第一人。这虽然使鲁迅有些不服,但事实上,鲁迅恰恰沿着《不周山》的艺术特点而创作了后期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故事新编》,这当然不是和成仿吾斗气较劲的产物,而是鲁迅在小说创作方面本来具有多种潜质并最终转化为现实的结果。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说成仿吾在顾及整体性方面存在缺陷,但不能否认他是具有独特的艺术感受力与判别力的。
成仿吾充满理想与激情的艺术批评与当时"关乎现实"、"稳健推进"的人文价值观自然有距离,其用"全"与"美"相统一的原则衡量创作的批评实践难免有偏激的地方,他常常从理想人格角度评判作家自然有些简单化,而他充满个性的文风又难免招人非议。但不能无视它是新文学重要的文学思想资源,不能否认他以建设与超越的姿态积极实践对推动新文学的发展所起积极作用,而他追求"真"、"勇"与"美"的批判精神难道不是批评长期存在的一种缺失 (责任编辑:苏红网)
社区热贴
- 12-06
- 装修 fff - 博文预览
- 12-06
- 家具 家居装修六步骤(上) - 博文预
- 12-06
- 家具 家具店名
- 11-11
- 北京台湾士林生煎包单人餐
- 08-29
- 高精图:中国军方首次公开夏级战
- 08-29
- 实拍朝鲜海军妹妹
- 06-01
- 当雷锋遇上素颜宅男女神
- 05-27
- 为人处世72招
- 05-27
- 51条经典红段子
- 05-27
-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