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在前委下要不要设军委,争论没有结果。于是采取投票方式来解决。总共41票中,36票表示不设,5票表示要设。最终红四军前委集体通过了取消红四军军委的决定。
但是这一决定并没有能够消除红四军内部的分歧,反而使争论更加公开和激烈。这是由于毛泽东给会议交了一份书面意见后引起的。
6月8日,红四军决定在上杭白砂的严家祠堂召开前委扩大会议。一纵队司令员林彪人未到,但信已由快马送给毛泽东。林在信中表示完全赞同毛泽东的意见。会议尚未开,林彪的来信让毛泽东感到宽慰。虽然在会上毛泽东不露声色,但在一周后即6月14日以给林彪复信的形式写了篇7600字的文章。文章开头就说:“你的信给了我很大的感动,因为你的勇敢的前进,我的勇气也来了,我一定同你及一切谋有利于党的团结和革命的前进的同志们,向一切有害的思想、习惯、制度斗争。”毛泽东给会议交了一个书面意见书,意见书分为四条:
一、前委军委是分权现象,前委不好放手工作,但责任又要承担,陷于不生不死状态。二、人是这些人,事也是这些事,却要多一层军委机构,前委工作不好承担。三、反对“党管一切”,反对一切工作归支部,反对党员的个人自由限制,要求党员要有相当的自由。这三个最大的组织原则发生动摇成了根本问题。四、对决议案没有服从诚意。
最后,毛泽东说:我不担负这种不生不死的责任,请求马上换书记,让我离开前委。
朱德对红四军党内是否存在3个“发生了动摇的最大组织原则问题”,也逐条表示了不同意见。
在毛泽东给林彪写信的第二天,朱德也给林彪写了一封信,把在白砂会议上表达过的观点展开进行论述。
毛泽东给林彪的信和朱德给林彪的信,都刊登在红四军办的《前委通讯》第3期上,全军将士都能读到。本来红军党组织内部对前委领导人之间的分歧已是小道消息满天飞,现在于《前委通讯》上公开刊登,上上下下的议论更是沸沸扬扬。
1929年6月22日,前委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由“红四军代理前委书记”陈毅主持。如何解决双方的争论,历史重担压在28岁的陈毅身上。陈毅一开头,就号召代表们“大家努力来争论”,目的很清楚,想通过争论统一认识,团结一致对敌。但此言一出,代表们又开始议论纷纷,吵得不可开交。
后来,陈毅宣布了对毛泽东和朱德的处分决定,并把处分决定写进了“七大”决议案:“毛泽东同志予以严重警告”,“朱德同志予以书面警告”。
“七大”上未能解决问题,这也是客观的历史局限性造成的。在红军初创时期,大家都没有经验,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无可避免会发生争论、分歧和经历曲折。陈毅在两位领导人发生分歧时采用“各打50大板”的做法,实在也是无奈之举。
“七大”落幕前,通过了一个决议,并进行了前委选举。选举结果一半对一半,陈毅立即声明,他投毛泽东的一票弃权。关于这些,陈毅的儿子陈丹淮说:“这次近乎‘夺权’的会给毛泽东很大刺激,因为这是他一生中仅有的由下级‘造反’而成功的例子。虽然在这以前,毛泽东曾多次遭到别人的打击,甚至被撤职,但那毕竟是由中央、由党内地位比他高的人所做的,因而这次陈毅的‘夺权’是他难以容忍的。”
“七大”不欢而散,但人散曲未终,分歧依旧,矛盾依旧。红四军是毛泽东一手创建的,但他走了,军委由朱德负责,陈毅则忙于把“七大”决议,毛泽东等给中央的信件,和以前委名义给中央写的《关于闽西情况及前委工作报告》,通过秘密交通送给在上海的党中央。此时是1929年6月底。
(责任编辑:李艺专)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
- 10-08
- 中国需要这样的坚守
- 10-01
- 菲律宾军方称计划向南沙“部署”
- 09-29
- 中国海军航空母舰发展面临五大挑
- 09-24
- 中国第一艘航母平台23日交付海军
- 09-19
- 日媒称日本军舰将准备进入钓鱼岛
- 09-19
- 实拍朝鲜海军妹妹
- 09-18
- 美国防长抵京访华欲调停钓鱼岛问
- 09-17
- 东海舰队举行大规模演练 发射导
- 09-13
- 日本军力大盘点:主战坦克水平超
- 09-06
- 中国近期第4次试射洲际导弹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