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包产到户”
1980年的福建,虽同广东一样是先行改革开放的两个省份之一,但旧观念依然顽固。安徽搞“包产到户”时,反对最坚决的几个省份中,就有福建,海外华侨亦曾多次进言想要一个福建籍官员主政福建。
1980年12月18日,时为农机部副部长的福建人项南面见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受命入闽的项南被告知,到福建后,要“坚决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此时的项南,已经62岁,虽然过早谢顶,但依然精力过人。他身材魁梧,目光温和,为人有坦荡之誉。此前曾出访欧美,改革意识亦属坚决。
初到福建的项南,在福建省党代会上作了名为《谈思想解放》的发言,声明要清除“左”的思想影响,“主要在省、地两级党委……而关键又在省委。”这已然很直接的发言却未能让人警醒。春耕迫在眉睫,但因福建反对“包产到户”,农民积极性匮乏,各地竟无春耕迹象。
农时已紧。1981年2月10日晚,项南在全省电话会议上强力推行包产到户,一地委书记尖锐提问:“过去第一书记廖志高说不能搞包产到户,现在又说要大力推广包产到户,我们到底是听第一书记的,还是听常务书记的?”
项南从容作答:“既不要听第一书记的,也不要听常务书记的,要听中央的。”这个充满政治智慧的回答宣示了变革的合法性。他在会上说,“不要再怀疑了,不要再动摇了,更不要站在对立面。”一个月后,全省94.5%的生产队落实了生产责任制。
革新争“第一”
当时的政治逻辑,上任伊始,一般务求稳定低调。但对改革者项南来说,只能选择放手去做。
他初到福建便提议不再“以粮为纲”,这在当时颇有些“大逆不道”的意味。但项南态度坚决,说要因地制宜念“山海经”,农林牧副渔多业发展。
1981年4月底,项南又表态:福建要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即个体经济和合资经济)同时存在,并要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
想招商引资的项南接见了4批外商,听到的却是两个抱怨:交通和通讯。航空基本是零,福州机场只能停中小飞机,而厦门无民用机场。从福州到厦门,汽车甚至要走一天。通讯就更糟糕,1980年,一位法国商人从福州向巴黎挂长途电话,等了两天两夜都没接通,怒而离开。
修机场要得到军方的同意,军方说厦门离金门那么近,金门的炮把飞机打下来怎么办?项南说,金门也有民航客机起落,他们就不怕被我们击落?在军事上究竟是我们怕台湾还是台湾怕我们?军方一听,便没什么意见了。中央无法给钱,项南就从科威特的一个发展基金那里借到2200万美元修机场。为了显示经济特区的海外视野,项南给新机场取名为“厦门国际机场”。
(责任编辑:李艺专)
- 相关阅读:
-
钱伟长的一生履历
![]() | ![]() |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
- 04-24
- 中国空警-200预警机飞赴雅安灾区
- 04-22
- 中国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第二次试
- 04-18
- 最新056级导弹护卫舰首舰30毫米隐
- 04-17
- 中国海军远海训练编队进入钓鱼岛
- 04-12
- 中国096型潜艇配巨浪3或可在冰层
- 04-11
- 日本媒体称中国歼31不如F35 技术“
- 04-10
- 中国特种部队正扩张女性行动人员
- 04-09
- 组图:解放军海军陆战队训练照曝
- 04-07
- 军方披露沈阳军区装甲旅进行实战
- 04-06
- 歼20信息化程度超F22 可实现多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