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记忆 > 独家揭秘 >

邓小平的 "一声炮"和"三把火"

2012-02-05  本文来源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戚义明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1977年至1978年,复出后的邓小平“放了一炮”、点了“三把火”,推动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中国进入“两年徘徊期”。1977年至1978年,复出后的邓小平“放了一炮”、点了“三把火”,推动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声炮”与“三把火”,集中反映了邓小平在这一时期的重要贡献,也鲜明体现了他坚持原则、敢抓敢干的思想风格和善于抓住契机、推动历史前进的领导艺术。

  一、复出前后 “放了一炮”,强调坚持实事求是

  “放了一炮”是邓小平自己的说法。1978年5月,他在一次谈话中谈到实事求是问题时说:“我放了一炮,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后来又加了一句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有人说我这个提法是同华主席唱对台戏,结果华主席用了我这个话,这些人不吭气了。”这“一炮”是邓小平在复出前后放的,目标指向“两个凡是”。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句话后来被称为“两个凡是”。当月,还没复出的邓小平在同王震谈话时,明确对“两个凡是”提法表示异议,认为这不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毛泽东思想。后来他又多次指出:“两个凡是”不行,按照“两个凡是”的观点,就说不通为1976年天安门事件平反的问题。而且从理论上说,将毛泽东在一个场合说的话移到另一个场合去讲,这是典型的断章取义,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歪曲和割裂。针对这种错误观点,邓小平在1977年4月10日给华国锋、叶剑英并中共中央的信中鲜明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7月17日,十届三中全会作出恢复邓小平党政军领导职务的决定。邓小平在全会上讲话时又指出:“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此后,他多次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JP+1〗学思想的精髓”,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创造毛泽东所倡导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复出前后邓小平的这一系列表态和讲话,无疑是“放了一炮”。这位老资格的政治家,虽然三落三起,但始终是立场坚定,充满政治勇气。人们从这“一炮”中,看到了中国进步的新希望。然而这些话在当时还是冒着一定政治风险的。“文革”中,邓小平曾两次被打倒,复出后还是这样棱角分明,这正是邓小平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政治本色所在,他7月21日在十届三中全会上讲话指出,出来工作有两种态度,做官和做工作。做清闲的太平官不符合他的性格,他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只要是对党、国家和人民有利,认定了的事,他就会义无反顾地去做。

  邓小平的这“一记重炮”振聋发聩,令全党耳目一新。它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和历史脚步徘徊不前的症结所在,促使人们冲破“两个凡是”束缚,深入思考中国的实际问题。9月28日,陈云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实际上是区别真假马列主义、真假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标志之一。”聂荣臻等其他老同志也纷纷发表文章,强调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作风。与此同时,一些理论工作者也在思考:“两个凡是”究竟对不对?判断检验理论、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由此,邓小平的这“一声炮”拉开了一场思想大解放的序幕。
(责任编辑:邹玉玲)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