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旅游 > 红色游记 >

中国人的红色记忆 探秘江西宜春铜鼓的起源

2013-01-14  本文来源于新浪网    作者:新浪网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铜鼓县城还有留下很多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起义的旧址,如肖家祠等,中国人的“红色记忆”就起源于铜鼓。

  记忆的镜头定格在1927年9月7日,一位穿着长衫、拿着雨伞、相貌堂堂的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被两个国民党团丁押解着,正在从湖南翻越大魏山进入江西铜鼓地界的途中,年轻人一路上神情自若地与两个团丁闲聊着家常,竟然发现有位同乡的团丁,心中窃喜,当来走到铜鼓县排埠月亮弯一个叫龙须沟的地方,只见此树木茂盛,一条小溪从山沟的陡峭处飘然而下, 来到一个拐弯处,年轻人从杯中掏出四块大洋,对团丁说:“我是生意人,你们也很辛苦,这几个钱拿给你买点酒喝”。说完,就将四块大洋抛到地上,两个团丁见状,争着去捡地上大洋,年轻人乘机往旁边的树林里一钻,机智地跳进路边的水沟里,借着沟边的竹林、灌木做掩护,把整个身子躺在水沟里。团丁追来搜寻一阵,最终没有找到年轻人,又进入了江西地界,只好悻悻离去,见团丁走远了,年轻人便走到山下的吴家祠堂入住一夜,在村民帮助下来到铜鼓镇工农革命军第三团集结地,过了两天(9月9日),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秋收起义就在铜鼓打响了。而那个年轻人就是被中国人神化了年轻的毛泽东。

铜鼓县城全貌
铜鼓县城全貌  

        从此铜鼓的排埠月亮弯龙须沟,成为化险为夷的福地,当地人也就一直流传“一脚踏二省,四圆定乾坤”的传奇故事,而传奇仍在延续着。

月亮弯龙须沟
月亮弯龙须沟

万寿宫
万寿宫  

        我听着有点半信半凝,回来的路,又去那个有万寿宫的村子参观了一下,打听村民是否有此事,村民用亲眼所见来证明了这一事实,我走进了万寿宫,此建筑为一幢四合院式的砖木结构,正面进深两栋,前栋为一戏台,戏台上摆放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牌匾,1927年9月15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三团从浏阳上坪回师铜鼓排埠时团部驻扎于此,毛泽东宿后栋厅左第一间房中,并在戏台前召开了群众大会。后堂中摆放着当时毛泽东在此领导秋收起义的宣传图及相关文字介绍。

  铜鼓县城还有留下很多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起义的旧址,如肖家祠等,中国人的“红色记忆”就起源于铜鼓。

毛泽东避难时所入住的吴家祠
毛泽东避难时所入住的吴家祠
雪景
雪景
铜鼓天柱峰
铜鼓天柱峰  

        我返回到铜鼓后,还到县城郊外1公里处参观铜鼓八景之一的“铜鼓石”, 铜鼓县名也因此“铜鼓石”而得名, 铜鼓石,形如铜鼓,上有石刻为明代爱国名将邓子龙题写的“潘周过化”四字, 了解其涵意为:江西巡抚潘季驯和巡道周思敬二人,派邓子龙来此镇压了李大銮农发起义之后,铜鼓地方才复归王化。但邓子龙那曾预料,几百年后,几十年前,毛泽东来到铜鼓,“过化”的不光是铜鼓,而是全中国呢。

(责任编辑:徐科军)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3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