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娃拴牛去参军留下一棵“将军树”

2011-05-10  本文来源于博客    作者:小小鸟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当地人说,当年,李德生就是把牛拴在这棵树上后参加了红军。这棵银杏树因有八股枝丫,当时人们称其“八股树”,现已改名“将军树”,成为当地一景。

  在新县陈店乡李家洼村南面的木城寨山坡上,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两人合抱,高三四丈。当地人说,当年,李德生就是把牛拴在这棵树上后参加了红军。这棵银杏树因有八股枝丫,当时人们称其“八股树”,现已改名“将军树”,成为当地一景。

  李德生出身贫穷,7岁时曾拜师学裁缝,因经常挨打又吃不饱饭,遂跑回村里为富裕人家放牛。

  1928年,红军解放了李德生的家乡,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在那里开辟了革命根据地。1929年,村里成立童子团,他当了童子团团长,为红军送信、放哨。李德生向父亲提出参加红军,父亲望着年仅12岁的唯一的儿子,没有答应。

  1930年2月的一天,他牵着牛向木城寨走去,把牛拴在八股树上,背着父亲报名参加红军。红军营长见他太小,不想带他走,就对李德生说:“你跟我的通讯员赛跑,你要是赢了他,我就带你走。”李德生轻松地赢了通讯员,当上了一名红军传令兵。

  1993年5月,李德生偕夫人、子女回到新县,这是他建国后第一次回故乡。他深入田间地头,同乡亲们拉家常,忘情地说:“我没有忘记乡亲们,六十三年啦,我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里的亲人。我们在外面也吃了很多苦,就是为了打江山,打江山不易啊!”当他看到家乡的教育落后,校舍简陋,许多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心中异常难过。他拿出自己的积蓄,且多方筹措资金近百万元,在家乡建起了希望小学和中学。

  李德生得知国家将修建京九铁路时,他与大别山老区在京的首长向中央建议,京九铁路要经过大别山,以便带动老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大京九在大别山区特地拐了个弯儿,从新县、麻城等老区经过。

 

(责任编辑:曾丽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