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瑞金人为迎接中央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的到来,维修了这口井,并取名为“红井”,并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上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以示沙洲坝人民对毛主席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后又将木牌改为石碑。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小学时学过一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文,这里的井说的就是江西瑞金沙洲坝的红井。今天,记者有幸走近这个闻名全国的红井。
沙洲坝曾是个干旱缺水的村庄,村外的人都说:“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旱死老鼠渴死蛙,有女莫嫁沙洲坝。”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到沙洲坝后,毛泽东就住在这个村子。他发现村民饮水困难后,召集了全村的人开了一次解决饮水困难的村民大会,决定开凿一口水井。
1933年9月的一天,毛泽东带领几个红军战士在村前几十米的地方进行了水源的勘探,并破土动工,群众见毛主席亲自在开挖井水,也纷纷带着工具一起动手,在挖到5米深的地方,一股泉水喷涌而起,并终于挖好了,并用鹅卵石砌成,此后,其它沙洲坝的村民也纷纷开挖井,村民们的吃水问题终于解决了。
1950年,瑞金人为迎接中央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的到来,维修了这口井,并取名为“红井”,并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上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以示沙洲坝人民对毛主席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后又将木牌改为石碑。
今天,在红井边,一群穿着女红军衣服的小姑娘用清脆嘹亮的声音为我们唱起了耳熟能详的《红井水之歌》,歌声中,我们仿佛回到了80年前的那段“军民齐心干革命”的峥嵘岁月。
雕像反映的是毛泽东当年带领苏区干部挖红井。中国军网记者 孙学宝摄
(责任编辑:黄小丽)
- 相关阅读:
-
瑞金:游客争相访红井
吃水不忘挖井人-红井
吃水不忘挖井人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