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捐赠连降是一种警示,也是一种倒逼,公益慈善必须变得更专业、更人性、更高效。慈善的未来,应该表现在那些为慈善公益模式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慈善有效性和公信力,坚持为公益建设扎实做事的种种努力之中。几家独大、广而不精、毫不透明的粗放慈善模式必将退出历史舞台,公益慈善必须“百花齐放”并且“术业有专攻”。
21日,民政部在深圳发布《2012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报告显示,去年全国接收捐赠的总额约817亿元,年度捐赠总额连续第二年下降。其中,红十字会系统的募捐额也连续两年下降。不过,随着郭美美事件的影响进入衰煺期以及红会本身的改革,预计今年红会的募捐情况将好转。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表示,捐赠总额下降的具体塬因可以归为全球经济形势持续低迷、重大自然灾害的减少、“问责风暴”的持续负面影响和盲目捐赠行为的大量减少等。
慈善捐赠下降正是锐意改革契机
年度慈善捐助总额连续第二年下降,从表面上看对于中国慈善事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说明中国慈善事业面临必要的问题。但是,在看到这是一个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不得不明白也是一个最佳的锐意改革的契机。如果能够从连续两年下降的态势中不断总结出经验教训并能够提供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的话,中国的慈善事业或者能够迎来一个春天。当然,如果在这样的基础上,仅仅是看到存在的弊端并不能认识到其中的真问题的话,中国慈善的真实状况并不会得到真切改善。
对于慈善捐赠为什么连续两年下降,按照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的解释。捐赠总额下降的具体原因归为全球经济形势持续低迷、重大自然灾害的减少、“问责风暴”的持续负面影响和盲目捐赠行为的大量减少等。可以说,这些都是客观原因,并不能真正解释中国慈善的真面目,因为全球经济形势等因素对于世界各国的影响都同样存在,不能成为中国的特殊原因。所以,如果不能够从中剖析出中国慈善的真原因就可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分析中国慈善事业的真原因只能从中国的真实情况出发,否则,当越来越多的慈善原因被冠之以客观因素的时候,这已经是走偏的迹象。
中国慈善事业中,尤其是中国红十字会最具有代表性。从郭美美事件开始就饱受质疑,但是在屡次处理这样的事件上,中国红十字会并没有形成一整套的透明机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打消公众的质疑。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造成红十字会总体形象的下降,而这样的下降又对于整个中国慈善事业来说是一个灾难,对于整体的慈善形象是一个巨大冲击。可以说,慈善的生命力就在于公开和透明,资金来源的公开和资金支出的透明成为慈善的最大法宝。如果这两大法宝缺失的话,慈善的形象就自然会岌岌可危。而中国慈善事业正是在这两大法宝上有所缺失,没有一个公开的资金来源机制,没有一个完整的资金支出透明机制,成为中国慈善的软肋。
正所谓,知耻后勇。中国慈善事业尽管从整体总额上看是连续两年下降,但也呈现出新的趋势,比如网络募捐的突飞猛进。这是一股新兴的力量,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让网络募捐的力量成为一种新的形式。另外,认识到中国慈善事业的软肋之后,也唯有从这个方面突破,锐意改革进取才能实现慈善事业的新的发展。那就是从公开和透明上入手,能够让公众信得过,这就做到了基本的信任,能够获取信任才能赢得支持,因为这是中国慈善事业的软肋,必须认真对待,才能有所突破。
(责任编辑:陈翠琴)
- 相关阅读:
-
“汉字危机”并非真的危机
卢麒元:毒馒头与粮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