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记忆 > 革命事迹 >

永安发现长征前夕中央苏区保卫战小陶战斗遗迹

2011-07-25  本文来源于苏红网    作者:管其乾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2011年7月初,福建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农民吴修余在上山时,在山野上发现了一个"坑",这个呈圆形的土坑直径约1.5米,深约40厘米,中间还有约50至60厘米的小圆墩;圆坑的后面还有一条Y字形的壕沟通往临近山顶的密林。

  2011年7月初,福建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农民吴修余在上山时,在山野上发现了一个"坑",这个呈圆形的土坑直径约1。5米,深约40厘米,中间还有约50至60厘米的小圆墩;圆坑的后面还有一条Y字形的壕沟通往临近山顶的密林。

  这是怎样的一个"坑"呢?是地陷形成的"天坑"?还是认为挖出?如果是"天坑"不会有已经长满青苔的锄头或洋镐的痕迹?是村民用来抓捕野兽的陷坑?一点也不像。这个"天坑"是谁挖出来的呢?它有什么用途?

  山野"天坑"见证红军长征前夕中央苏区保卫战

  该村今年65岁的村民民吴修余说:"我父亲名叫吴玉林,如果在世已经95岁了。当年红军来到我们石峰村时父亲18岁,听我父亲讲红军曾在附近的衙岭和对面的白粉山与白军打过战,我猜想这是战壕,是红军挖出来的"。

  在这个军事阵地的下方,约三到五米的地方,还有三、四处与刚才的圆形阵地成为扇形呼应的单兵掩体。

  这是怎样的一个军事阵地呢?事后,我们请教了一位军事专业人士,他判断,这是一个营级或连级单位的临时指挥所遗址。

  这个临时指挥所,属于衙岭战场的一部分,当地人告诉我们,翻过这个在陈坑后的大坡栋的山脊,西南侧的山腰处,有一条小路可通往衙岭和当时敌军驻扎的桐林村。

  石峰村原党支部书记管培德告诉笔者:"'天坑'所在山坡位于陈坑后,小地名叫大坡栋,从这里过黄泥垇、四洲峡,可以到达衙岭,衙岭是当时石峰通往桐林村的唯一一道关隘。当年白军就驻扎在桐林。2006年6月11日,我和本村的党员管树本,由当年85岁的老人吴盛隆的带领,曾到达了衙岭战场遗址"。

  管培德所说的吴盛隆老人,解放初期担任过一届村长,是石峰村20多年的老出纳,遗憾的是前两年吴盛隆老人患了脑梗塞,出现了语言障碍。早在2006年6月10日就曾随吴盛隆到过衙岭战斗遗址的石峰村党员管树本告诉笔者:"据吴盛隆老人回忆,1934年8月,红军来到石峰村,当时在我们村的村民吴洪容的带领下,沿着山后的这条小路,达到黄泥垇、四洲峡,到达衙岭,切断了敌人的后路,经过一番激战,红军全歼敌人一个营,活捉了敌营长"。

  1934年8月20日第227期发表的《红色中华》第2版《我福建游击队又击溃白军两团》一文证实了吴盛隆老人的现场回忆,报道说:"本月12日,敌约两个团向石坊(永安西南)我游击部队进攻,我游击部队与敌激战约三、四小时,结果敌被我军全部击溃,敌四十九团第一营营长梁振文被我活捉,并俘连排以下20余人,缴长短枪20余枝"。

  据管树本回忆,20多年前,他和家人在这片山上造林时,还挖出了大量红军留下的子弹壳。 (责任编辑:曾丽飞)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2 龙岩苏区红色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