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新闻 > 热点聚焦 >

红色卫生事业薪火相传

2011-07-15  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    作者:李晓宏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今天,太行山的松涛和西柏坡的碧波,把红色卫生事业传续的声响激荡在历史的天空。

  1931年4月的赣南,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卫生管理机构——中央军委总军医处(后改为总卫生部)在红色故都江西瑞金诞生。在她的领导下,军队卫生人员走过重兵追堵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奔向艰苦卓绝的抗日前线,迎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响,战火中救死扶伤,保障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保护了根据地群众健康。

  1932年,从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以来,一路劳累征战,毛泽东同志身染恶性疟疾,被安排到瑞金城外的东华山休养。“疟疾带拉痢,准备一块地。”当年,苏区卫生条件极差,疾病流行。毛泽东同志休养期间得知疟疾是由蚊虫叮咬传播时,便领导军民开展灭蚊虫等反污秽行动,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蔓延。为改善当地军民饮水卫生条件,他又带领干部战士给沙洲坝群众开挖水井,留下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一段佳话。

  “为革命战争服务、为根据地人民健康服务、为伤病员服务。”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的军队卫生人员在医药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救治伤病员,想方设法医治百姓疾患。没有病房,他们利用农村的祠堂和民房;没有药品,他们自己采集和生产;医务人员不足,他们自己培养,自己编写教材。他们深入群众,关心群众,宣传群众,在根据地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卫生运动。

  1940年秋,陕西延安东门外的柳树店。在被誉为“红医摇篮”的红军(军医)卫生学校内,毛泽东同志对来听报告的师生们说,你们在党的领导下,从江西中央苏区的“卫生小学”,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锻炼,成长为“卫生中学”了,将来一定会发展成为一所“卫生大学”。1941年,他为即将毕业的该校十四期也就是更名后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期毕业生,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这一题词,自此成为卫生工作的准则和基石,成为广大卫生人员的道德标准和精神动力。

  今天,太行山的松涛和西柏坡的碧波,把红色卫生事业传续的声响激荡在历史的天空。

  距离西柏坡15公里的河北平山县岗南镇中心卫生院,解放战争期间曾为中央军委总卫生部所在地,现在已发展成为一所现代化的乡镇卫生院。
(责任编辑:邹玉玲)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